1、本周观点及策略
权益市场:转眼,2021行情过半,市场迎来7月的首个交易周。从指数来看,上证50和沪深300表现相对较弱,中证500表现相对较强;从资金面上来看,北上资金转向净流出、两融余额下降以及主动卖出额大增体现资金流出较为明显;从基金仓位来看,上半年公募基金排名已经尘埃落地,公募或存在调仓需求;从板块表现来看,传统行业表现较弱,部分科技成长、医药和白酒在前期强势上涨之后也出现一定的波动。我们认为,临近中报披露,中报业绩将是影响短期风险偏好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美联储Taper在就非农及就业数据恢复后越来越近,对美股估值的下行压力加大,可能引起一定的外部扰动。总体而言,谨慎乐观对应接下来的中报行情,寻找成长风格及高景气产业链的结构性机会。
债券市场: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小幅下降至50.9%、53.5%和52.9%,但均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上,显示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扩张态势,但步伐有所放缓。国际方面,美国6月非农就业人数数据高于预期,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修复。后期仍需关注社融数据、通胀情况、地方债供给速度、MLF到期等因素。
本周信用债一级发行量和净融资量均有所下行,二级收益率大多下行。产业债发行规模和净融资规模较上周环比下降;城投债发行规模和净融资规模较上周环比下降。债券投资中,投标区间上限-票面利率是反映市场情绪的指标之一。本周产业债市场情绪较为稳定,而城投债城投债信用债有一定波动。我们将继续配置短久期的高收益债券,在把控好信用风险的前提下,精选个券,分散投资,不断为客户创造更好的收益回报。
现金管理:央行公开市场本周累计进行了1100亿元逆回购,对冲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200亿元。跨季节后央行又恢复每日百亿的操作模式,月初资金面较宽松,延续平稳态势。在现金管理方面,我们将继续开展短期限的协议式回购,在保证流动性的情况下尽可能提升收益。
2、本周新闻概述
国家统计局: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247.4亿元,同比增长83.4%,比2019年1-5月份增长48.0%,两年平均增长21.7%。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巩固,市场需求稳定恢复,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企业利润持续稳定增长。5月份近七成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八成行业盈利超过2019年同期。
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扩张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9%、53.5%和52.9%,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但均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上。
央行召开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强调,要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外部冲击,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要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优化存款利率监管,调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灵活精准实施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世界银行最新中国经济简报显示,随着经济活动继续正常化,中国的复苏范围扩大。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8.5%。报告指出,消费者和企业信心增强,劳动力市场向好,这将支持经济增长从公共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除了对冲6月末可能出现的流动性紧张之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可能是提前为下半年流动性收缩腾出空间。因为目前美国通胀较为明显,虽然美联储的态度依然较“鸽”,但从公布的数据来看,较高的通胀数据,已经将收缩流动性箭在弦上,一旦外部收缩流动性,对国内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提前做好准备,为未来预留政策空间。
三.本周市场行情回顾
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公开市场本周累计投放1100亿元逆回购,对冲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200亿元。资金面平稳跨季,相较上周五,DR001上行8bp至1.61%,DR007下行31bp至1.89%。



利率债:本周利率债周发行量和净融资额较上周减少,其中国债1只,发行规模20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债20只,发行规模1336.60亿元,地方债21只,发行规模724.99亿元。二级市场方面,长端小幅下行,市场仍处震荡调整状态,截止7月2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3.08%,十年期国开债下行至3.48%。
信用债:本周信用债一级市场信用债发行量、净融资较上周环比下降,从债券种类来看,企业债本周发行21只,发行金额129.40亿元;公司债发行55只,发行金额307.58亿元;中期票据发行28只,发行金额229.40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71只,发行金额760.40亿元;定向工具发行11只,发行金额59.50亿元。评级调整方面,本周信用债市场共有41家主体评级(展望)进行下调,3家企业实质性违约。


高收益债:本周高收益债(成交收益率在10%以上)市场的总成交额为32.84亿元。共涉及102个主体,仍以城投、地产、能源企业为主,尤其以弱国企和民企居多。高收益债成交依旧保持稳定。本周市场成交活跃债券以城投、地产企业居多。其中城投企业较为分散,地产企业主要包括恒大等,能源企业主要包括平煤。整体来看,收益率多数处于8%-10%收益率区间。收益率处于10%以上的企业较少。本周成交金额前十位高收益债券如图所示。

本周城投的关注热点仍在“网红”区域云南、天津等身上,云投集团子公司云南康旅可能会在本月和一家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减轻康旅的流动性压力。截至目前,云投集团持有云南康旅44.92%的股权。此前云投集团拟出售其持有的云南康旅44.9%股权给另一家国有企业以降低对云南康旅的资金风险敞口以及风险隔离的计划,已被云南省国资委叫停。其中部分原因是,该出售计划首次提出后,对云南康旅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投资者担心股权交易后,云南省政府对云南康旅的支持会大幅减弱,云南康旅的债券价格出现了暴跌。
弱区域、资质城投持续得到市场密切关注,关于城投债的发展阶段分析,各类机构的研报分析数不胜数,但可以发现其中共通的一点是:城投债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其发展周期与房地产周期呈现高度一致性。具体来说可大致分为“鼓励发展(2009年以前)-规范发展(2009-2014年)-严格约束(2014年)-矫枉过正(2015年)-重新加严(2016-2018年)-边际放松(2018-2020年)-严控新增(2020年底以来)”等七个阶段,2018年隐性债务是目前监管的最后底线。
在目前严控增量的情况之下,城投债呈现两极分化。有了永煤事件的前车之鉴,各省市地区去年底以来更加重视对辖区内整体债务偿付管理工作的统筹,城投信仰反而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甚至出现“抢券”潮。尽管如此,市场关于城投债的整体配置思路未有变化,而且自“红黄绿灯”传闻以来,两极分化情况进一步加剧,各家机构始终对债市“网红”区域持规避态度,导致天津、云南等省份信用利差和超额利差持续攀升,天津市的信用利差达到296.46BP,云南省的信用利差则达到365.56BP。

然而,政策在整体趋紧的导向之下,始终保留着“网开一面”的弹性,包括允许弱区县城投平台借新还旧、认可强担保增信的作用等。但这也表明政策在对某些主体进行“缓慢有序”的市场出清,未来需高度关注城投债净融资额收缩趋势,未来区县级尾部平台风险暴露可能性增大,有必要适度规避无法发出补流用途的区域。今年以来,云南、天津等部分区县债务率高于200%且仅发行了“借新还旧”城投债,值得引起警惕。
权益市场:本周市场迎来分化,传统白马权重走弱,新能源成长板块逆势走强。行业方面,电气设备(涨2.04%)、纺织服装(涨1.46%)、商业贸易(涨0.71%)、农林牧渔(涨0.04%)领涨,国防军工(跌7.41%)、采掘(跌6.86%)、非银金融(跌6.82%)等板块领跌。


市场情绪:本周散户整体情绪较高,但周五市场情绪下挫严重。其中芯片和锂电池等概念板块的指标上升。



公募基金:本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QDII基金较上周有所下跌,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表现较为稳定。基金存量方面,截至2021年7月2日,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约22万亿元,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类基金资产净值占比分别为8.87%、25.89%、23.15%、40.80%。


私募基金: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5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427家,较上月减少52家,环比减少0.21%;管理基金数量1106345只,较上月增加1320只,环比增长1.26%;管理基金规模217.82万亿元,较上月增加360.30亿元,环比增长0.20%。

资料来源:Wind,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本公司认为可靠。本报告仅供投资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投资者据此入市操作风险自担,本公司不承担任何投资行为产生的相应后果。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