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如何评价私募基金产品(二):计算业绩指标》中我们介绍了基金产品常见业绩指标的计算方法,这些指标都属于定量评价方式,它们各自的主要特点汇总如下。
一只基金产品好与不好,首先业绩说话。如果业绩不好,通常在第一层筛选机制中就会被投资者直接pass。但是,如果业绩好,这只基金产品就一定好么?这也未必。基金产品好,业绩好只是基本条件,还需要从其它层面去综合考量。因此,我们说,业绩表现好,是一只基金产品好的必要非充分条件。那么,其它层面包括哪些因素?
一是基金产品运行时间,同等条件下,越长越好。两只基金产品,运行时间越长的,说明业绩指标的持续性、可靠性更强;相反,对于一些业绩表现十分亮眼,但产品运行时间较短的,一定要注意再多观察一段时间。持续、稳定地盈利,是投资者的终极目标,同样也是一只基金产品长期在市场上生存的根基。对于一只过往6个月做出净值翻倍的基金产品,反而应该打个问号,因为谁都知道这无法长期持续;相反,对于一只过往6年,年化收益率20%,且净值曲线稳定向上的基金产品,反而应该更加重视,这可能是一只真正不错的产品。
二是基金产品资金规模,有些基金产品业绩好,可能是靠小体量资金做起来的。一种可能性是策略容量小,一旦资金规模大了,策略有效性变差,收益就会严重受影响,这类策略的包容性就比较弱,不适合大资金参与;另一种可能是该基金产品是试验仓,有些基金管理人可能会同时成立多只基金产品,采用不同策略,通过分散资金,来做出一条最亮眼的曲线展示给市场,当然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管理人的产品线总体业绩来进行甄别。因此,产品资金规模通常会有个下限要求,低于500万元的产品管理规模一般较难被市场认可。当然,产品规模太大了也不一定好,尤其是市场资金一直在不断涌进一只产品,这种情况反而应该更加慎重,因为策略都是有容量上限的,且每个基金经理能够把握的最大操盘资金也有一定上限,并非规模越大就一定越好。
三是基金产品策略底层逻辑,有的基金产品,虽然名面上过往业绩十分好看,但穿透下去的底层资产可能并非优质标的,存在严重的尾部风险(即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可能就会本金遭受巨大损失),例如某些潜在违约概率高的信用债策略,由于其潜在违约概率大,往往市场给出很高的收益率,即信用溢价,在违约尚未发生时,这部分信用溢价会给产品带来许多增厚收益,但一旦违约发生,可能导致本金大幅亏损,产品收益率将大幅下滑。这个通过过往的产品业绩,是看不出来的。
另外,像某些基金产品,采用场外衍生品策略,尤其是卖权策略,只要不发生极端不利的市场行情,通过不断收取权利金赚取时间价值,可以使得曲线非常漂亮,业绩指标好得离谱,但一旦黑天鹅事件来临,产品可能随时出现穿仓风险。因此,衍生品持有期间的盯市估值的及时性、准确性、透明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背景。基金管理人的股东实力雄厚、投研团队专业背景强且投资经验丰富、公司人员配备完善、公司激励机制到位、公司治理结构合理,以及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正确且可持续,这些往往都是加分项。因为基金产品的背后本质上是人在运作,运作水平的高低和好坏,主观上运气和能力是很大一个因素,但是客观上给基金产品的运作创造好的环境和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优秀的环境和机制,能够促使基金经理及其背后的团队更有效地协同,把基金产品做得更好。
投资者都很清楚地认识到,过去不代表将来,因此产品策略前后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即考察策略是否出现风格漂移。一般通过两个维度来考察,一是通过历史的持仓情况、交易明细,判断是否与原先声明的投资策略一致(投资范围、标的选择、持仓周期),以及持有过程中是否策略发生了异常变动(分析净值曲线和投资基准的相关性等);二是与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保持积极、紧密的沟通,例如股东、管理层的变动可能导致基金经理的决策权限出现变化,又或者某保守型基金经理近期的动态和言论显得十分激进,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策略前后的一致性。以上这些都是偏定性的分析,很多时候更需要靠主观感受、言谈举止去综合评判,因此对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的实地尽调往往比远程尽调更加有效。
在尽调过程中,一定存在自我报告偏差(self-reporting bias),即基金管理人或基金经理,通常会挑自己好的一面去说,而弱化不足和劣势。这种情况,一是通过投资者的专业性可以部分解决,例如通过专业、审慎地提问,去考察基金管理人或基金经理的回答是否出现前后矛盾;二是可以通过他人了解,获悉基金管理人或基金经理过往的一些情况,包括市场口碑、舆论事件、基金经理的行为作风等等,尽可能找到第三方的信息,来辅助评判。虽说这些信息并非产品业绩的直接影响因素,但可能通过长期积累,潜移默化地影响基金经理的一些行为,最终间接影响到产品的表现。因此,对基金管理人或基金经理的定期走访、沟通同样是十分必要的。
常规的基金业绩评价如上表所示,我们可以用表中的方法对每一项指标进行基础评分,这是定量的部分,我们可以给予一定权重,例如70%~80%。而对于定性的部分,我们也应适当赋予一些权重,例如20%~30%,对基金管理人的资金实力、治理结构,基金经理的投资背景、专业水平、投资风格,以及基金产品的运行时间、策略容量、底层策略等进行综合考量,最终得到一个综合得分。通过这样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判断一只基金产品是好还是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文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任何投资决策建议。私募排排网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私募排排网及/或其关联机构、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该资料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在不同时期,私募排排网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报告。本报告可能会转发、摘编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观点仅代表其本人/该机构的分析判断,不代表私募排排网的观点,私募排排网对其中的信息及其观点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认或保证。
本页面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私募排排网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页面中的内容前,应取得私募排排网的授权许可。在获授权转载、刊登、引用本页面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时,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引用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宁水资本:如何评价私募基金产品(三):定性分析与业绩评价体系
旗下产品
基金销售服务由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基金销售资格:深证局许可字[2016]21号 查看资质证书>
产品展示:181-2206-2906 机构合作:0755-8328-2472 媒体合作:177-2757-8351 路演合作:181-8860-3225 luyan@simuwang.com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南路2017号东方明珠科技大厦6楼
私募排排网提供的所有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私募排排网仅对产品及相关业绩数据进行收录和展示,产品业绩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机构通过托管估值机构提供或者自己报送等方式,私募排排网不对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产品的相关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私募排排网站提供数据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或经外部授权信息的收录和整理,私募排排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相关表述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判断,亦不构成私募排排网的任何推荐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