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股票市场
2023年2月A股市场震荡调整,主动偏股基金仓位回升,市场整体交易热度回升,题材概念板块活跃。受注册制影响,创业板和中小板走势偏弱。上证综指上涨0.74%,深证成指下跌1.81%,沪深300下跌2.10%,创业板指下跌5.88%。

2月中信一级行业通信、轻工制造、纺织服装、计算机等行业涨幅居前,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银行、有色金属等行业跌幅居前。在数字经济浪潮的推动下,通信行业表现亮眼。房地产企业需要1至2年时间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才有能力重新融资和扩张,以家电、轻工制造和建筑建材为代表的地产后周期相关领域涨幅高于房地产本身。目前地产政策在于救市托底,很难刺激经济再次高速增长。

展望后市,经济基本面偏谨慎,市场底部已现,短期而言,投资者情绪快速的修复也将暂告一段落,市场可能出现反复,未来以结构性行情为主,趋势震荡向上。由于三年疫情的持续影响,许多中小企业已经出局,居民收入增长受限,财富效应在过去的两年转向负面,消费者对未来的信心修复需要时间,经济的复苏需要时间。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处于相对低位,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增长空间和业绩确定性决定其配置价值,关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金融、能源、消费、医药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Part.2
国债市场
由于1月春节期间整体经济数据表现较好,带来较强的经济复苏预期,债市也当承压,但实际上2月债市在地产疲软、权益回调的背景下反而走出震荡偏强的态势,长端收益率走出一波反弹,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低触及2.88%,信用债表现明显偏暖。相比于长债,短债在资金面收敛之下明显承压,1年期国债和1年期(AAA)同业存单收益率分别上行14.13bp、15.00bp至2.29%、2.72%,特别是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逼近2022年12月上旬高点。海外方面,由于美国1月的非农人数、通胀、就业参与度等经济数据均表现偏强,导致大类资产重回紧缩交易逻辑,美元指数反弹至105,海外的股债资产承压,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达到3.86%。自去年防疫政策优化后债市调整以来,下半年我们提出债市调整“三步走”,目前市场基本已经完成预期先行的阶段,现在处于确认基本面改善的阶段,所以货币政策和资金利率或将是未来的重点关注。但在目前这个位置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调整相对充分,预计调整的空间大概在3%左右的位置。
在经历二月经济强预期弱现实后,债市实际上走出一波震荡反弹的趋势。展望三月,重点关注即将公布的1月到2月的经济金融数据,预计在年初两月经济数据表现较好的情况下,经济金融数据或将将普遍性转强,社融增速或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弹,三月债市或将面临较强经济数据的冲击,另一方面三月期间两会召开,需要关注宽财政政策是否超预期。海外方面,继续关注市场对美联储紧缩预期的演绎,如果美元反弹,美债收益率上行,或也将对国内的债市和权益市场形成一定的制约。但考虑到目前央行的政策投放和货币政策报告的表述,三月的债市或将呈现震荡态势。
Part.3
商品市场
2月商品市场总体延续下跌,春节后商品市场的弱现实使得节前强预期带来的估值溢价出现比较大幅度的回吐,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商品市场总体呈现出宽幅波动的特征,也反映了当前市场缺乏有共识性的强逻辑来驱动市场走出单边行情。节后国内商品市场产业链开工率有季节性回升,但下游的需求表现仍较为犹豫,呈现出偏弱的状态,市场价格在预期和现实中反复拉锯。海外方面,美国通胀水平虽然呈现高位走弱的迹象,但仍十分强劲,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导致美联储的态度在2月又再度偏鹰,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窗口或再度延长,并且年内不会有降息的动作,美元指数再度走强,短期压制商品的上行空间。分板块来看,黑色在国内政策强预期引导下,月内回调后仍表现出较强韧性,全月小幅上涨;有色在海外加息预期走强的情况下小幅回落;能源化工板块更偏向于交易弱现实,全月弱势震荡;农产品品种间有所分化,粕类、棉花回调明显,苹果、生猪大幅走强。

海外仍需重点关注加息节奏的变化,美国通胀水平依旧高企、就业数据良好,表现出美国经济韧性仍然较强,未来可能逐步走向软着陆。海外高通胀从长期看是难以持续的,对经济伤害深远,美国政府债务也面临巨大压力,美联储最终必然终结加息进程,并逐步转向降息,只是时间问题。国内两会召开在即,市场也在等待政策方面能否出现更大的利好,以提振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就节后这段时间来看,产业链上下游都有开工率回升的情况,但仍偏向于季节性回升,终端需求的释放仍需依靠产业链各环节利润的修复以及政策的进一步发力。目前,商品的估值溢价回吐较多,现实端的持续向好才能重新有效拉动估值。未来重点关注海外美联储的加息动向,以及两会是否能够释放一些政策方面的利好。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