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ChatGPT
ChatGPT是一种智能聊天机器人软件,全名为Chat GenerativePre-Trained Transformer,它由OpenAI于2022年11月推出,在使用该软件时,只需要向ChatGPT提出需求,即可实现文章创作、代码创作、回答问题等多种需求。ChatGPT通过文字方式互动,目前可以将人类语言表述与实际任务进行一定程度的交互,已经能实现自动文本生成、自动问答、自动摘要等较为复杂的语言工作。比如在在自动问答方面,ChatGPT可以根据输入的问题自动生成答案,且具有一定的编写和调试计算机程序的能力。
二、ChatGPT的发展过程
从2012年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ChatGPT的出现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是机器学习的阶段,自2012年起,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础算力得到大幅提升,在底层技术的支持下全球开启了大数据时代。随着人工智能的浪潮,各种应用场景也逐步落地。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种技术方向,开始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视觉的运用中提供底层支持。
第二是神经网络的阶段,随着机器学习研究的深化,2015年出现了神经网络技术,这是通过对人脑的基本单元神经元的建模和链接,探索模拟人脑系统功能的模型,并研发出的一种具有学习、联想、记忆和模式识别等具有智慧信息处理功能的人工系统,以实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更深度的学习。
第三是Transformer算法的落地,2017年时Transformer算法开始逐步取代循环神经网络,它不再使用递归,而是采用了注意力机制进行优化,可以通过自我监督学习或无监督方法进行训练,其于建模能力,通用性,可扩展性都具有更多提升。而ChatGPT正是在该算法的基础上不断迭代形成的一种算法。
三、Chatgpt背后的AIGC
AIGC(AI GeneratedContent)被称为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技术,此技术可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在创意、表现力、传播等方面构造新的的数字内容的交互,chatgpt应用正是AIGC技术的一种商业化应用。
四、AIGC技术的构成
数据、算法、算力三大核心要素共同决定了AIGC内容输出的质量。其中数据是算法的原材料,实际应用中大量的场景数据是提高算法精准度的前提,算法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不断优化。而算法是AIGC的驱动,AI算法通过对神经网络在学习范式和网络结构上不断迭代,使AI算法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而这种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为未来多模态大模型赋能,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算力则是AIGC的基础设施,为AIGC提供算力,以承载数据和算法的运行。
传统的机器学习技术的算法,主要是根据预指定的框架和规则,进行相对固定化的内容制作及产出。这类算法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依赖于事先定义的统计模型或程式化系统,执行预定好的任务。这种算法可以完成简单的文本、音频等生成,但缺乏对客观世界的深入感知与对人类知识的主动学习能力,会造成产出内容的刻板不够真实的问题。同时在处理高纬度数据时候,由于该类参数设置需求随着变量的增多呈现指数性增长,目前的算力难以处理这种级别的数据量。
不同于传统算法,优化后的算法增加了损失函数和梯度下降,可以快速地调整深度神经网络中的参数,实现数据处理和算力承载的合理匹配。叠加深度神经网络在学习范式和网络结构的迭代,有效提升AI算法的学习能力,使AIGC技术发展的上升到了新的台阶。除此之外,递归神经网络、强化学习、流模型、扩散模型、深度残差网络、Transformer等技术的突破,也导致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在大模型和多模型两个方向上的不断迭代,较大的提升了AIGC技术能力。再加上开源模式加速 CLIP模型的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图像分类人工智能的能力,并可以通过CLIP模型链接到其他AI相关的应用,这将成为未来海量应用、网络和服务的基础。
五、AIGC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思路
目前国内的AIGC产业仍处于初创期,根据相关研究,由于技术发展不足和资本投入的影响,目前AIGC在国内大多被作为公司的部分业务甚至是边缘业务进行研发,很少有完全专注于AIGC业务的公司,细分业务的初创公司也不多,基本都在个位数。因为底层技术及产业应用侧的差距,目前大多数国内主要是在做内容领域开发,如AI写作、虚拟人等等,底层技术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短板。相比而言国外企业在底层技术方面做的更加深入,如个性化文本生成、合成数据等均有做深入研究。
具体到商业化应用阶段,国内AIGC行业尚未建立明确的变现方式。相关公司开发的大部分产品仍停留在流量吸引和平台改良的免费试用阶段,实际商业化运营能力还比较有限。相比而言,目前海外同类企业的商业化应用的路径主要集中在模型训练收费、底层平台收费、产出内容收费、提供软件服务收费等方面,已经有较成熟的变现方式。根据艾瑞咨询披露的商业化应用的相关数据,用户许可号授权、公有云产品等海外业务是AIGC商业化应用的核心变现方式。
综上所述,根据国内目前的现状,未来国内AIGC相关产业的发展或需要重点从技术迭代成熟度、核心场景的确定、产业接纳态度(开源模式)等方面入手,同时应当结合内容开发的相关经验,使最终商业化的应用能更好的实现。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文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任何投资决策建议。私募排排网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私募排排网及/或其关联机构、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该资料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在不同时期,私募排排网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报告。本报告可能会转发、摘编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观点仅代表其本人/该机构的分析判断,不代表私募排排网的观点,私募排排网对其中的信息及其观点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认或保证。
本页面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私募排排网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页面中的内容前,应取得私募排排网的授权许可。在获授权转载、刊登、引用本页面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时,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引用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旗下产品
基金销售服务由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基金销售资格:深证局许可字[2016]21号 查看资质证书>
产品展示:181-2206-2906 机构合作:0755-8328-2472 媒体合作:177-2757-8351 路演合作:181-8860-3225 luyan@simuwang.com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南路2017号东方明珠科技大厦6楼
私募排排网提供的所有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私募排排网仅对产品及相关业绩数据进行收录和展示,产品业绩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机构通过托管估值机构提供或者自己报送等方式,私募排排网不对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产品的相关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私募排排网站提供数据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或经外部授权信息的收录和整理,私募排排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相关表述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判断,亦不构成私募排排网的任何推荐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