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票市场
1月A股市场受北上资金不断买入的推动,大幅上涨,成交逐步放大。市场热点较多,中小盘股领涨,大部分行业都表现良好,航空旅游食品等疫情修复板块进入调整期。上证综指上涨5.39%,深证成指上涨8.94%,沪深300上涨7.37%,创业板指上涨9.97%。
1月中信一级行业有色金属、计算机、汽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涨幅居前,仅商贸零售、消费者服务两个行业下跌。中国放开带动全球需求反弹,有色金属板块表现较为强势。市场情绪得到修复,躁动的行情在轮动中继续,计算机、汽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板块领涨。
市场自去年11月以来的反弹暂时得以延续,北向资金的净流入进一步推动了“红包行情”。由于需求回补的方向较多且预期方向较多,各类投资者之间的分歧也随之加大。展望后市,疫情管控放开后,经济活动趋于恢复,特别是春节假期,各地消费场所人气旺盛,各项消费数据都有明显改善。当前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增长空间和业绩确定性决定其配置价值,关注高端制造、金融、地产、能源、消费、医药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二、国债市场
国内方面,1月国内债市整体调整,主要是受到经济数据向好和权益市场的影响。其中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6.79bp至2.16%,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9.78bp至2.93%。海外债市方面,在美国2022年12月CPI数据环比转负、通胀持续放缓,美联储货币政策偏鸽的情况下,10年美债收益率下行36.00bp至3.52%,另日本债市10Y期国债收益率上行2.90bp至0.48%。
基本面上,从春节数据来看整体表现不错,自2022年底防疫政策优化后,2023年开年疫情对经济的扰动明显减弱,导致2023年春节假期消费出现明显反弹,特别是是较2022年同期同比改善明显。但同19年数据相比,交通运输方面春节假期铁路发送旅客恢复至2019年的83.1%,旅游方面春节假期旅游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客流量、旅游人次等核心数据均未超过2019年春节假期。资金面上央行加大投放、资金面平稳,隔夜质押式成交量小幅上升。1月恰逢春节月,为维护节前流动性,央行春节前一周加大公开市场净投放,全月净投放6570亿元,R001和R007月均值分别报收1.45%、2.14%。质押式成交量有所上行,其中隔夜质押式成交量环比上升17.09%,月均值5.18万亿元。
目前经济基本面相对预期比较充分,加之2月份不发布相关经济数据,预计基本面数据对2月市场影响较为有限。更多的还是关注信贷和资金等金融数据。在2022同期信贷高基数的情况下,预计1月信贷数据难有较好的表现,社融增速预计继续下行。资金方面。从近期央行的公开市场投放和目前经济恢复的情况看,央行目前或无意明显收紧资金面,2月整体资金仍保持较乐观的看待。同时权益市场的风险偏好从10月底持续抬升,短期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预期也较为充分,预计2月风险偏好或难以持续单边上行,股票市场未来或仍是结构性机会。整体来看,信贷和资金的预期将形成利多,风险偏好或也将出现回落,预计2月债市表现或为震荡偏多的状态。
三、商品市场
1月适逢月末春节,全月交易时间仅三周,商品市场第一周下跌,随后在节前的两周连续上涨,反映了市场的积极乐观情绪。随着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已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生活均明显得到恢复,并将逐步适应与疫情共存的常态,市场预期今年国内经济将明显复苏,需求预期的驱动拉高了商品整体估值,从有色、黑色和部分化工板块的涨幅可以反映这一点。叠加外围市场美联储通胀连续回落,加息节奏放缓,美元指数回落支撑商品价格,尽管海外的衰退还未见到,但市场已经提前消化了部分的衰退预期,这也给商品价格带来一定支撑。全月来看,化工板块表现最亮眼,在下游补库需求预期的推动下,反弹幅度最大;有色板块稳中略涨,锡涨幅居前;黑色板块震荡偏强,其中铁矿和焦炭表现较为强势;农产品涨跌不一,其中油脂板块总体出现明显回调,苹果、红枣、花生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扬,棉花自11月初以来延续反弹态势,生猪在短期供应压力下继续回落,呈现近弱远强的走势。
市场预期美联储2月将会加息25个基点,在美国通胀数据连续回落的背景下,美联储加息节奏将明显放缓。而市场交易海外衰退的逻辑尚未得到现实的印证,也给商品市场短期喘息的机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经济周期与海外不同步,中国有望在2023年逐步进入经济复苏反弹的通道,拉动国内需求,从而提升商品年内的总体估值。在国内各类刺激政策的叠加下,市场当前对于复苏预期的提前量打得较足,因此如果后期复苏不及预期,商品估值仍有可能阶段性回落;相反,如果复苏得到数据上的印证,市场仍大概率保持较为积极乐观的情绪。因此,未来商品的估值仍大概率在预期和现实的拉锯中起伏。未来一段时间,重点关注国内经济数据的变化、品种的供需面变化以及海外美联储的态度和动向。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