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票市场
11月A股市场大幅反弹,受疫情防控优化政策的影响,市场情绪回暖,低估值国企股大幅上涨。上证综指上涨8.91%,深证成指上涨6.84%,沪深300上涨9.81%,创业板指上涨3.54%。
11月中信一级行业中房地产、建材、消费者服务、商贸零售等行业涨幅居前,仅国防军工、计算机两个行业下跌。受地产支持政策的影响,11月地产链股票表现较为强势,预期改善的消费者服务、银行、保险等行业龙头股均大幅上涨。
股票市场是一个反映预期的市场,截至2022年11月30日,今年沪深300指数累计下跌了22.01%。无论是从下跌幅度还是估值情况,已经反映了众多的不利因素。投资是反人性的,悲观与乐观总是在不断循环。尽管11月市场大幅反弹,但当前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低位,宏观经济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之后有望触底走稳,对A股未来的行情可适当乐观些。
二、国债市场
11月国内债券市场波动明显加大,月初整体呈现震荡走势,随后受多个政策密集出台带来的利空影响,债券市场承压,短时间内价格大幅回落。政策方面,国务院推出优化疫情防控20条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金融16条,加大金融支持地产行业力度,以确保房企融资顺畅和经济平稳发展。由于疫情防控、地产放松等重要政策边际发生较大变化后,经济复苏及“宽信用”预期增强,叠加短期市场资金面边际收紧,资金成本明显走高,收益率整体大幅上行,同时理财破净加大了债基等相关产品的赎回压力,踩踏式被动抛售现券以及期货盘面的套保行为带来的负反馈,也一定程度上对债券价格波动起到了放大作用,导致债市大幅调整。
展望未来债市,近期经济基本面修复预期有所回升,疫情防控、地产放松政策频出,宽信用预期发酵,加之央行降准落地,市场情绪面可能将有所缓和,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磅会议预计将继续以稳增长为主,债市短期走势或将出现反复。长期来看,当前基本面弱现实仍旧凸显,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限制债券市场价格下跌空间。11月制造业PMI再度回落至48%的低位,PMI各项指标均进一步走弱,制造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下降,表明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当前基本面上外需趋势性放缓,扩内需成为政策重点,而地产和消费仍未有起色,需要政策持续支持,央行如期全面降准25个基点,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美国10月份通胀超预期回落,美联储鸽声响起,将放缓加息节奏,中美利差总体收敛,人民币外部贬值压力缓解,货币政策主要取决于国内基本面,10月份我国CPI小幅上涨,延续了一直以来的低位运行、温和上涨态势,显示我国通胀压力不大,疲弱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着未来货币政策或将延续宽松,利率继续上行空间相对有限,短期冲高后有望回落,债市价格将回归基本面,超跌之后带来“黄金坑”配置机会。
当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紧张、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受疫情反复、地产持续走弱等多重因素扰动,国内消费、投资等有效需求不足,偏弱的态势还将持续,出口在海外紧缩的压力下出现走弱迹象,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稳增长与宽信用均面临较大挑战, 国内经济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基本面给债券价格带来较强支撑。在经济承压、稳增长政策背景下,目前通胀压力较小,货币总量仍有望维持合理充裕,资金面仍将维持宽松水平,市场利率将会继续下行,同时在人口老龄化和宏观杠杆率高企的长期逻辑下,债市中长期走势依然值得期待。
三、商品市场
11月,商品板块总体止跌反弹。11月初出炉的美国通胀数据全面回落,总体低于市场预期,通胀边际性的改善导致美元指数高位大幅回落至105附近,有效提振商品;但高通胀背景下的海外衰退预期再度压低原油价格重心,商品成本端的支撑有所减弱。国内方面,疫情防控新二十条政策的推出使得市场悲观情绪得到缓解,但全国多地疫情的爆发式反弹也给需求端的预期再度带来压力,商品反弹空间受到抑制。当前商品市场环境多空因素交织,驱动反复切换,市场偏区间震荡运行。11月,黑色板块在所有板块中表现较强,叠加新一轮地产支持政策利好,反弹幅度在所有板块中居首;有色、化工板块也有较大程度反弹;能源板块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有所回落;农产品品种间出现分化,油粕、棉花上涨,但生猪、苹果、红枣等价格出现回落。
国内商品市场当前的波动更多是受到情绪面主导,在偏悲观的市场情绪下,疫情防控改进措施、地产支持政策、全面降准等各路利好都给短期的商品市场注入强心剂,但持续效果均比较有限,市场仍缺乏主要驱动因素,且全国多地疫情的蔓延和增长使得经济形势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商品需求端能否进一步有效释放仍待印证。海外方面,虽然通胀回落的持续性还有待验证,但市场紧绷的情绪得到一定缓解。未来一段时间,国内重点关注疫情的变化情况,海外则关注美国通胀数据能否进一步回落,以及未来加息周期的转向时机。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