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这两周,大盘重创、小盘重生,有色资源成为资金博弈的主战场,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汽车板块行情惨烈。
权益市场审美集中的画风出现逆转,且这种逆转发生得很快。随着疫情的影响减小,经济复苏的背景推动,叠加盈利出现回暖,从景气度数据来看,处于景气度向上行业个数不断增加,有色、石化、钢铁等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若2021的“风景”出现在顺周期行业中,机会将出现在哪里?
非银金融获公募基金增持居前(周度),银行、保险业绩持续改善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大金融板块行情出现分化,银行股上涨1.56%,位居第七(28个申万一级行业)。单看2月份,申万银行板块上涨2.7%,跑赢沪深300指数3.0个百分点。而非银金融依旧是大金融板块里的拖后腿选手,今年以以来下跌11.08%,今年以来跌幅仅次于国防军工。单看2月份,非银金融下跌-0.41%,跌幅仅次于食品饮料。

回顾2020,疫情冲击致使企业经营状况受损,大部分公司失去了看点。这也间接导致市场对于业绩确定性较高的赛道过度追捧,让高景气行业呈现出一定的“确定性溢价”。公募基金在医药、食品饮料、电力设备、电子、基础化工、非银金融等行业有着较高的配置权重。但值得注意的是,天风证券研究表明,截至上周末,偏股投资型基金在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的仓位下降,在房地产、非银金融等行业的仓位提升。
此外,整体来看大金融板块的基本面。银行方面,银保监会发布 2020 年四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数据。2020 年全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同比下降
2.7%,但增速较前三季度回升 5.6 个百分点,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保险资产端的也存在边际改善:2月份险企龙头受益于重疾险炒停刺激、个险渠道队伍恢复以及去年低基数,有券商研究预计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个险新单保费分别同比约增加90%、20%、30%。长期利率回升至3.25%水平,市场对保险资产端的边际改善已经有所察觉。
此外,中国证券业协会2月23日发布信息数据显示,证券行业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484.79亿元,同比增长24.41%;实现净利润1575.34亿元,同比增长27.98%,127家证券公司实现盈利。
仅36.36%的私募看好大金融板块成为“抱团”新方向

私募排排网调查结果显示,更多的私募认为,2021,相对均衡的市场形态或许将成为常态,虽然他们也看好对银行、保险等经济强周期品种的阶段性表现,但他们认为类似于去年的“抱团”效应将不会在这些板块重演。
也有36.36%的私募认为低估值的大金融板块有机会成为新的抱团方向。有私募指出,金融板块的估值修复远未完成,随着财报季的到来,金融股的业绩弹性会得到越来越多机构的认可。当前市场对于金融估值仍位于历史低点,进一步下滑空间有限,估值与基本面背离有望边际修复。
冬拓投资刘金亭:金融板块估值修复远未完成
我们看好银行、保险为代表的低估值金融股成为下一个抱团品种。今年行情的特点是机构抱团股瓦解,业绩持续向好的顺周期品种崛起。以化工、有色、煤炭为代表的顺周期品种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充分挖掘,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都有了很大幅度的上涨。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金融股,虽然前期有了一定幅度的补涨,但是低估值、高分红、基金低配的事实并未改变。我们认为金融板块估值修复远未完成,经济复苏带来的资产质量改善和盈利能力提升也没有反应到当前的股价中,预计随着财报季的到来,金融股的业绩弹性会得到越来越多机构的认可。
羽翰资产基金经理李新江:低估值金融股很难成为机构抱团的替代选择
我们认为低估值金融股很难成为机构抱团的替代选择,驱动机构抱团的因素很多,排除政策的原因,上市公司基本面是很重要的因素,一个行业一个公司能否持续的创造价值,能否给股东带来持续的回报是核心因素,以往的抱团股是大浪淘沙后公认的具有持续性增长的公司,也是很优秀的企业。金融股呈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周期性的特点,上市公司业绩上来说不能给股东持续的创造价值,所以价格也就不能持续性的上涨,不具备机构抱团的基本要素。当然,目前机构加仓是出于前期机构抱团股涨幅过快因素,也有调仓替代高估值企业的需要,等到触发周期股下跌的时候还会回归到优质企业。
常倾资产基金经理乐京:我们不认为大金融板块有机会成为新的抱团方向
我们不认为大金融板块有机会成为新的抱团方向。理由如下:
银行、保险属于经济后周期品种,预期经济复苏才会有大行情。银行其实是赚风控的钱,银行前两年降低贷款政策风险敞口,输血中小企业,有一定的风险累计,国内银行跟房地产关联度过大,房地产调控对业绩有一定冲击。加之体量过于庞大,抱团也难有定价权,很难有超额收益,如果未来加息超预期也可能是比较好的配置品种。相对来说保险估值较低,保费收入恢复到疫情前,行业的投资收益没完全体现,有一定的估值修复概率。
铂悦投资基金经理周荣:大金融中看好银行板块
放眼市场已经较难找到合适的建仓标的。高估值的核心资产,高景气度的医药、消费等已经不具备太多的建仓价值。2021年,我们相对还是看好银行。看好银行的主要原因有从去年三季度开始的银行业绩边际的逐步改善。我们判断2021年银行的整体增速将达到10%-15%左右,就目前的估值,PEG是很高的。前段时间,我们也看到六大行在取消阶梯式存款的利息,即全面取消“靠档计息”。综合性地来说,我们认为,2021,银行的资产端将是成长的,成本端可能是下降的,银行股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