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门、不串门、不聚餐、不聚会!
1、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武汉水产品市场,有报道认为病毒来源于蝙蝠,网上也有不少野生餐馆有蝙蝠的报道。
2、12月8日武汉出现第一例,理论上如果不加防护,平均一个人可以感染14例,现在已经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变异,如果不加防护,更容易爆发,感染的人数可能不是14例,而是140例,成指数级上升。病毒潜伏期在9-14天。没有感冒的人不代表没有携带病菌。
3、现在武汉已经封城,全国各地各项防疫措施开始铺开。
第一、不要出门,不要串门,不要聚会和聚餐,多和家人在家里。拜年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
第二、要佩戴口罩(注意佩戴口罩的正反面,折叠层朝外),进门要洗手,肉蛋食物要煮熟。谢绝和陌生人来往,尤其是武汉方向熟人的接触。
第三、春节年年有,今年不一样。疫情严重,医院重负荷运行,每个人做好自我防护,注意健康,就是为社会和谐做贡献,就是真正为一线医务工作者表达敬意的最佳方式。
4、根据2003年非典的经验,估计本次疫情三月份达到高峰,5月份全国气温升高,加上防治到位,疫情基本结束。在5月份之前大家不要掉以轻心。
5、让我们不出门、不串门、不聚餐、不聚会!暂且用互联网和电话连接我们的爱和祝福!
2
2020年投资主线之医药消费
医药消费,是中美两大股市的牛股大本营。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分散投资医药消费龙头股是最佳投资理财方式。这些白马龙头股,反复震荡向上,长期走出慢牛股模式。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基数大,市场大,消费升级,品牌集中,研发迭代成本低,营收增长稳定,长期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都是处于高位,每股收益每年稳定增长。这是大多数行业无法做到的。
美国最近70年前20大牛股,70%是和吃有关的消费医药。剩下的30%牛股是提高社会效率的互联网科技行业。
本次疫情,将直接冲击消费市场,餐饮,食品饮料,旅游,机场,商场,汽车,如果疫情严重,将可能影响新年开工,对地产,水泥,机械等行业不利。
本次疫情,有利的行业有,游戏,抗病毒药物,口罩防护品,疫苗,生物制品,IVD等行业。
本次疫情对消费和制造业带来不利影响将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经济,间接冲击投资者投资信心,股市短期面临震荡。鉴于当前处于流动性非常充裕的春季,叠加有救市资金护盘,估计冲击力相对减弱。鉴于大盘位置不高,估值处于全球最低,大盘在短期暴跌之后,在年报季报行情以及两会等利好之下,有望止跌,震荡筑底向上。
任何利空分短期、中期和长期之分,本次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应该是对大盘的短期偏长一点。但是疫情最终将在5月份结束,因此受到冲击的行业比如餐饮食品饮料等行业,如果下跌严重,很可能将有爆发性反弹的可能。如2008年牛奶之三氯氰胺事件,2012年的白酒塑化剂事件。疫情告一段落之后,餐饮龙头企业生意恢复,股价也一定恢复并新高不断的。
3
2020年投资主线之中国芯产业链
无论是汽车电子还是人工智能,再或是AR、VR,半导体都是基础,同时中国在该产业也在突破的零界点,也可以说是国家意志,而芯片又是核心中的核心。不过,当前芯片股的股价出现暴涨,后市面临分化。
梳理半导体设计芯片核心技术提供商:
1,同方国芯——NAND 闪存 技术;持有51%股权西安华芯,其拥有华芯自主品牌大容量 DRAM 存储器产品;
2,国民技术——射频芯片;移动支付限于通信 RCC 技术;
3,景嘉微——军用GPU(JM5400 型图形芯片);
4,全志科技——A 股唯一一家独立自主IP 核芯片设计公司(类似巨头ARM);
5,艾派克——通用打印耗材芯片
6,大唐电信——子公司联芯科技(LC1860 芯片-中低端产品)、恩智浦(车灯调节器芯片、门驱动芯片、电池 管理芯片)、大唐微电子 (金融IC 卡—国内唯一一家自有模块封装产线的芯片商)
7,欧比特——SOC、芯片式卫星等;国内航空航天 控制芯片龙头(S698 系列芯);
8,北京君正——自主创新 的XBurst CPU核心技术——MIPS 架构M200 芯片;
9,汇顶科技——全球领先的单层多点触控芯片、全球首创的触摸屏 近场通信技术Goodix Link、全球首家应用于Android 手机正面的指纹 识别芯片、全球首创的Invisible Fingerprint Sensor(IFS)
10,士兰微——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单芯片 MEMS高性能六轴惯传感器 ;
11,盈方微——合作开发腾讯Ministation芯片;
12,上海贝岭——BL6523单相计量芯片;
13,中颖电子——AMOLED 驱动IC唯一量产厂商;
14,兆易创新——NAND Flash;
15,三安光电——LED芯片 龙头;
16,芯鹏微——电池管理芯片;
17,鼎龙股份——旗捷科技打印耗材芯片;
18,紫光国芯——长江存储3D NAND;FPGA;
19,三毛派神——北大众志芯科技国产自主可控CPU;
20,长盈精密——纳芯威的电源 管理芯片;
21,中兴通讯——中兴微电子;
22,东软载波——上海海尔集成电路的物联网 芯片;
23,光迅科技——光芯片;
24,振芯科技——飞腾芯片;
25,海特高新——嘉石科技(军工 高端芯片);
继华为发布AI芯片之后,苹果宣布iPhoneX将搭载AI芯片,高通、三星的终端AI芯片计划也均处筹备阶段,巨头争相卡位终端AI芯片,开启终端AI芯片时代。建议积极关注AI芯片概念。
目前,中国厂商在芯片领域整体实力仍然落后欧美巨头,整体市占率甚至不到10%,尤其在芯片上游最重要的原材料方面,我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还不足1%。不过,近年国家对半导体核心技术越来越重视,内外联合下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芯”玩家。譬如,在手机芯片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海思、展锐;在封测领域已跻身全球前列的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在触控芯片领域如鱼得水的汇顶科技,在晶圆代工领域足以比肩格罗方德的中芯国际。
以下是电子产业各细分领域部分核心供应商名单,仅供参考:
国内IC芯片产业链
IC设计公司:
海思半导体、中兴微电子、紫光展锐、全志科技、华大半导体、大唐半导体、智芯微电子、杭州士兰微、国微技术、中星微电子、紫光国芯、国民技术、欧比特、中颖电子、澜起科技、北斗星通、北京君正、兆易创新、格科微电子、中国电子、韦尔半导体、同创国芯、复旦微电子、艾派克微电子、汇顶科技、联发科、集创北方、同方微电子、中天联科、圣邦微电子等。
台湾主要有联发科、敦泰科技、义隆电子、神盾科技、凌阳、威盛等。
半导体材料公司:
中能硅业科技、中环半导体、晶龙集团、新特能源、西安隆基、中硅高科、阳光能源、奥瑞德光电、天宏硅业、上海申和热磁(日企独资)、国盛电子、江丰电子材料、有研亿金、北京达博、上海新阳、安集微电子、有研新材料、湖北兴福电子、江化微、金瑞泓等。
半导体设备公司:
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微电子装备、拓荆科技、中电科电子装备集团、中微半导体,七星华创、华海清科、深南电路、睿励科学仪器、上海微电子、达谊恒精密机械、汉民科技、琦升机械设备、上海康克仕商贸等。
半导体制造公司:
中芯国际、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华润微电子、华虹宏力、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台积电(台湾)、华力微电子、西安微电子、和舰科技、联电(台湾)、力晶(台湾)、武汉新芯、君耀电子、吉林华微电子、上海贝岭、苏州固锝、扬杰科技、士兰微、东晨电子、先进半导体、无锡纳瑞电子、芯原股份、西安航天华迅、高云半导体,方正微电子等。
半导体封测公司(含在华外资及台厂):
通富微电、天水华天、南通华达微电子、威讯联合半导体、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海太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江苏新潮科技、安靠封装测试(上海)有限公司、晟碟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日月光半导体、矽品、力成、南茂等。
IGBT供应链:
IGBT是半导体分立器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全球有70%IGBT模块市场被日系企业控制,德系的英飞凌在独立式IGBT功率晶体领域拥有24.7%的全球最高市占率。中国本土的IGBT厂商目前做得最出色的是中车时代、嘉兴斯达以及比亚迪等。
国内:IDM厂商主要有中车时代、嘉兴斯达、比亚迪、士兰微、华微、中航微电子、中环股份等;模块/设计厂商主要有永电、爱帕克、新佳、宏微、南京银茂等;设计厂商有中科君芯、芯派、华微斯帕克、达斯、同方微、新洁能、金芯微电子、科达等;在制造方面,主要厂商有华虹宏力、先进半导体、中芯国际、方正微、华润上华等。
模组厂商:
天马、同兴达、信利、三龙显示、TCL显示、帝晶、中光电、天亿富、比亚迪、永信、星源、煜彩、国显、京东方、宝锐视、亿都、夏普、东芝、NEC、日立、京瓷、三菱、索尼、富士通、亿华、博一、雅视、易欣达、优纳思、维拓、比亚迪、宇顺、海飞、德思普、凯圣德、立德通讯、莱宝、兴展、聚睿鼎、易快来等等。
面板制造:
韩国有LG,三星,HYDIS,现代,金星等;欧美有元太、IBM,Pixel Qi,爱普生,FINLUX等;日本则有夏普(被鸿海收购),东芝、松下、NEC、京瓷、三菱、光王、鸟取三洋、索尼、IDTech、富士通、精工、IPS Alpha、卡西欧、STI、先锋、星电、IMLS、西铁城、阿尔卑斯等。
大陆面板厂近年迅速崛起,以京东方为首的面板商已成功打入苹果供应链。除京东方之外,国内主要厂商还有天马、奇信、龙腾、上广电、奇菱、凌巨、清达光电、信利、中星光电、中电熊猫、比亚迪、华森、海信、维信诺、翰图微、长智光电、彩虹、宝锐视、德邦、虹欧、吉林彩晶、亿都、平达、静电、智炫等。
台湾面板制造商主要有奇美-群创、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统宝、锦祥、广辉、ORTUSTECH、全台晶象、联友、奇晶、达基、晶采、晶达、众福、久正光电、光联、悠景、台盛、富相、智晶、铼宝科技、南亚光电等。
连接器供应链
国外连接器巨头:
泰科电子、莫仕、安费诺、FCI、申泰、Jae、3M、矢崎、JST、菲尼克斯、德尔福、KET、松下电工、广濑电机、住友电气、魏德米勒、哈丁、然湖电子、欧度等。
中国连接器巨头:
立讯精密、中航光电、长盈精密、得润电子、日海通讯、航天电器、吴通控股、永贵电器、瑞宝股份、四川华丰、航天电子、富士康、实盈股份、连展科技、禾昌、正崴等。
LED芯片供应链
近年,大陆LED厂商迅速崛起,助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LED芯片制造国。目前,全球LED芯片市场主要分为三大阵营:日本、欧美厂商为第一阵营,韩国、台湾为第二阵营,大陆厂商为第三阵营。
国外LED芯片厂商:
日亚化学(日本)、丰田合成(日本)、科锐(美国)、欧司朗(德国)、安捷伦(美国)、东芝(日本)、流明(总部在美国,被飞利浦收购)、首尔半导体(韩国)、昭和电工(日本)、旭明(美国)等。
国内LED芯片/封装厂商:
大陆公司主要有三安光电、同方光电、华灿光电、乾照光电、德豪润达、澳洋顺昌、士兰明芯、圆融光电、蓝光科技、雷曼光电、蓝宝光电、福日电子、晶蓝光电、湘能华磊、聚灿光电、晶能光电、晶科电子、方大集团、晶宇光电、华联电子、升谱光电等。台湾方面主要有晶元光电、华上光电、合晶光电、璨圆光电、泰谷光电等。
4
2020年投资主线之特斯拉产业链
特斯拉国产大潮的大幕正冉冉睁开,这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来了新的时期时机。跟着特斯拉宣告将来国产化比例从30%提拔到100%,其功效或将比肩苹果对国内手机产业链的提振。将来,苹果产业链的诸如瑞声科技、歌尔股份、蓝思科技、欧菲光和立讯邃密精美等10倍股将极有可能在特斯拉产业链上重现。电动智能汽车也将迎来疾速生长的黄金十年。
2018年来看,美国市场占有特斯拉销量的79%,中国市场仅占特斯拉销量的6%,而2018年中国市场占有环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53%,美国仅占13%。不过,2019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也确切显现优越的增进态势,依据2019年上半年数据,美国市场占有特斯拉过半销量(53%),中国市场屈居第二(13%),但比拟2018年6%的数据已翻倍。考虑到中国作为环球新能源车主力贩卖国度,特斯拉作为智能新能源汽车的标杆所具有的壮大市场号召力,叠加上海超等工厂产能的连续提拔和国产主力车型所具有的可观的贬价空间等诸多要素,将来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份额具有极高的提拔空间。
国产Model3的售价32.4万元,减去2.5万元的国度新能源补助,同时其享用免征购置税的优惠,因而其落地价仅29.9万。而传统燃油车仍要征收10%的车辆购置税,因而现在国产Model3的落地价已低于同级别的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等BBA中端车型的价钱中心值。还要申明的是,以特斯拉为标杆的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市场照样在一二线都市,限号限购也是隐形本钱。现在,上海派司价钱已拍到9万元,深圳派司价钱已凌驾6万元,特斯拉的派司上风明显。若对照国内同价位的纯电动车,特斯拉在续航上并不落伍,同时在加快、最高时速和百公里能耗等范畴也具有较高上风。除此之外,特斯拉在设备配套、电动化研发气力和智能化体系等范畴具有更强的中心竞争力和市场号召力,这使得国产特斯拉量产后,将对国内重要新能源车品牌构成“碾压”态势。未来,若国产Model3进一步推进降价,则有望对BBA传统的中低端车和国内同价位电动车形成较高价格优势。实际情况是,Model3未来价格有望低至25万元,冲击的不仅是造车新势力了,传统车企也会被割下很大一块肉来。
当前特斯拉的Model3所处的阶段与曾经的iPhone4颇为相似。Model3在美国已成爆款明星车型,起售价3.5万美元的特斯拉Model3一经推出就成为电动车市场的强劲竞争者。随着产能瓶颈问题的解决,交付量季季攀升,Model3已经统治了美国电动车市场。根据Marklines数据,19年1-10月美国整体电动车销量25.4万辆(不含普混),渗透率为1.78%。而特斯拉仅Model3的销量就占到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45%,占纯电动车市场份额达到61%。2018Q1开始,Model3基本追平同级别豪车市场销量,2018Q3开始遥遥领先。2019年Model3实现了对美国中小型豪车市场(含燃油车)的完美称霸,19年销量超过宝马2/3/4/5系总销量,超过奔驰C级/E级的总销量。
Model3的成功及风靡全球,与2010年的iPhone4十分相似,随着特斯拉产品的不断迭代与降本措施的有效实施,有望在品牌、产业更迭中收获如苹果一样的成就。未来,苹果产业链的诸如瑞声科技、歌尔股份、蓝思科技、欧菲光和立讯精密等10倍股将极有可能在特斯拉产业链上重现。
根据特斯拉上海工厂制造总监宋钢透露的信息,在2020年底国产特斯拉Model3就将实现全部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零部件本地化率为30%左右,计划到2020年7月提升至70%-80%,2020年底提升至100%。特斯拉国产化将带动全产业链标的共同受益,推动如电池、电机、电控和汽车零部件等供应商产业链升级。
从核心部件来看,LG南京有望成为Model3的电池主供。不过,上海特斯拉二期预留电池产能基地,对于二期基地配套电池厂商目前尚未确定,特斯拉也积极拓展除松下、LG以外的供应商,不排除后续通过与电池厂商合资模式建立电池产能。
国内产业链受益主要集中在零部件领域。根据东吴证券测算数据,国产Model3单车价值量较高的汽车零部件标的为:华域汽车、拓普集团、旭升股仹、三花智控,材料供应商为:科达利、恩捷股仹、赣锋锂业、天赐材料。此外,以2020年15万辆Model3产量计算,收入弹性较高的依次为:旭升股份(2.3亿元;+19.17%)、拓普集团(7.5亿元;+14.15%)、科达利(2.9亿元;+11.15%)和恩捷股仹(2.7亿元;+8.44%)。
4
结语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展望2020年,市场资金充裕,北上资金不断流入,当前点位不高,估值还处于中下位置,大盘暂时受疫情冲击,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如期散去,好股票还是会回归到该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