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盟重阳投资之前,李旭利曾任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并担任交银施罗德稳健配置基金经理,在投资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声望。圈内将他与王亚伟称为“南有李旭利,北有王亚伟”,同属公募基金的“黄金一代”。
1974年,李旭利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附近的眉山农村。家里困窘的生活,让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天资过人加上勤奋好学,他在中学时一直成绩优异。1991年,他顺利地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经济系。
1992年初,长他两届的同系师兄裘国根组建人民大学模拟股市,李旭利也积极参与了其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其实持续时间不长,但让我们这些此前对股票并没有什么概念的大学新生更早关注到证券投资”,而且这也为他与裘国根十多年后的联手埋下了伏笔。
1995年,本科毕业后的李旭利又考入了素有中国金融界黄埔军校之称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那个人才济济的班级集结了当今基金界莫泰山、李学文、郭树强等众多精英。
1998年,李旭利研究生毕业,他放弃进入央行的机会,选择直线南下深圳,参与筹建国内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南方基金。
对于这个选择,李旭利说他从未后悔过。即便是毕业前的实习,他选择的也是证券公司。
在南方基金,李旭利从研究员、交易员做起,由于业绩出色,他很快升任基金经理助理,并在2000年成为南方基金旗下“天元基金”的基金经理。那一年,他26岁。
李旭利对国内基金业的判断没错,此后十几年,行业都处于爆发增长的阶段。在大多数基金公司如走马灯般换基金经理的时候,李旭利守着“天元基金”一干便是4年,在业内也被冠以“最长寿基金经理”。
到2004年,刚刚跨入而立之年的李旭利,已成为南方基金这家当时全国最大的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
谈到这些,李旭利更愿意用“蜀中无大将”来解释。“我们这批人只是很幸运地赶上基金行业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不是黄金一代,而是最早一代。”甚至对于投资界公认的评价,他也如此戏谑。
正当李旭利在南方基金的事业如火如荼之时,他却出人意料地于2005年辞去了所有职务,由深圳转战上海,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 担任交银稳健基金和交银蓝筹基金经理,后出任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交银稳健的净值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从1元冲至2.73元。
2009年5月,正当交银施罗德基金的总资产规模接近千亿元、李旭利直接掌管的资金规模超过百亿元时,李旭利再次出人意料地选择离开。
这一次,他选择的是自己创业。合作伙伴是他在人民大学的同系师兄、如今资本市场的大腕级人物裘国根。两人合伙出资3000万元,创办了“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裘国根担任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李旭利则出任首席投资官。
冲着“裘国根”及“李旭利”这两面金字招牌,重阳投资旗下第一个阳光私募产品高达11.5亿元的首发规模,甚至让一些同期首发的公募基金自叹弗如,这也成为有史以来阳光私募首发的最大募集金额。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