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莫小城。
小米昨天发布了YU7的价格,3分钟大定20万台,最终一个晚上卖出去接近30万台。
要知道30万台是一个中腰部车企一年的销量,而且这是一辆售价在20~30万的车,中国人购车的主流价格区间在10-15万。
所以,小米这次又完成了一次营销神话,小米的股价今天早上高开接近8%。
但是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新能源车企。
新能源汽车相对于燃油车来说,发展前景更为明确。
未来,新能源汽车虽然不一定会完全取代油车,但是有较大概率,在大多数场景下,会替代燃油车。
不论是在能量的转化效率、能源安全,还是汽车的智能化等角度来说,燃油车进步的速度远不及新能源车。
当然,现在的燃油车,相比现在新能源车仍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一个停滞,一个追赶,那么超越是必然的,投资看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从车企的市值来看,特斯拉1.4万亿美元,相当于传统车企的市值总和。
市值是称重器,也是投票机,反映了资本对新能源车未来的看法。
哪怕燃油车的销量比新能源车高,但是因为人们看不到它的未来,所以不会给太高的估值。
而且,现在新能源车界,是厉害的一群男人在竞争,王传福、雷军、李书福、马斯克,还有很多央企、国企。
谁能够最终胜出,其实是很难判断的。
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的竞争:
在第一阶段中,特斯拉和比亚迪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领先优势。我们看到,最近很多弱一些的新能源品牌已经在逐步倒下。
从更大的范围来讲,汽车不算一个特别好的生意。
我们知道,投资是厌恶竞争的,不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竞争都比较激烈。
竞争激烈的原因就是,车企之间难以构建护城河与差异化壁垒,这势必导致汽车行业毛利率不高,赚钱比较辛苦。
我们看一些传统的车企,比如美国、日本、德国的著名汽车品牌,虽然都走出了大市值的汽车公司,但是基本遵循“赢者通吃”的规律。
只有最终胜出的那一两个公司,它们的股票才会有比较高的回报,很多公司哪怕过程中有过高光时刻,但最终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所以投资的确定性不是很高。
而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迭代非常快,车企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以维持优势。
这会导致车企前期的投入,无法转化为长期盈利,甚至一项技术的革新,就能轻松颠覆原来龙头的地位。
比如换电和快充的路线之争,纯电、混动、增程的路线之争等,迟早会决出胜负,输家前期的硬件投入可能会价值归零。
如今,只要是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市值普遍较高。
以国内某新能源品牌为例,市值在300亿美元左右,2024年的销量是50万辆。
而同样是300亿左右市值的上汽集团,2024年的销量是464万辆。
同样的市值,销量相差9倍,这就是市场给新能源行业的估值溢价。
可是一旦等某一天竞争见分晓,这些高估的部分会被打回原形。
所以,现在好的,未必就是未来好的。未来好的,也不一定能持续保持领先。
所以,新能源车公司的投资的难度比较高。
另外,汽车属于耐用消费品,复购率很低。
买一辆车用上个十几年是比较正常的,不能够形成持续的消费。
它不像药、烟、酒,这些都是复购率很高的商品,生意模式要比汽车好。
我们不否认,在新能源车这个领域,中国可能会出现大市值的公司,中国可能能跑出世界级的新能源车企。
但是站在投资人的视角,我们在观察一家公司的时候,也会看管理者的理念和风格。
我们喜欢的企业家,是能坚持长期价值的企业家,而不是在每一个阶段,不停切换赛道,追逐时代风口的人,这二者有很大区别;
追逐时代的风口,当下什么赚钱就干什么,这其实是一种投机和博弈的思维。
作为投资者,我更愿意拥抱那些人们“长期持续想拥有的好生意”。
从终局思维来讲,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享受复利的威力,收获满意的结果。
新能源车的龙头,还是属于“时代的红利”,而不能成为人们长期持续想拥有的好生意。
风险提示:本文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本文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本文仅做研究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文中的信息均不构成对任何机构和个人的投资建议。
风险揭示
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投资有风险,本资料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