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日新月异的资本市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自然选择的法则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量化私募行业更是这一法则的生动体现。在量化私募行业的算法、模型和交易策略不断迭代的大背景下,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不断优化自身策略的量化私募,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穿越牛熊,获取超额收益。
进化论资产就是这样一家私募,坚持产品思维,以客户为导向,跟随市场的发展不断地迭代自身的投资策略和模式,经过超过10年的发展,成为业内稀有的获“主观+量化”双金牛奖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进化论资产近半年业绩两度登顶百亿私募
进化论资产成立于2014年6月,是国内较早将主动管理和量化投资相结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之一。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投研团队和运作成熟的管理体系,具备全周期、跨市场、多策略的投资管理经验,是业内少有的同时获得“主观+量化”双金牛奖的私募管理人。成立至今,公司累计荣获超过80座行业大奖,其中私募金牛奖10座。
从业绩层面来看,进化论资产近半年收益表现十分亮眼。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5月底,进化论资产在“百亿私募近半年收益排行榜”中夺冠,旗下10只产品近半年平均收益为15.53%,其中今年的收益贡献尤为突出,达到19.6%。另外,在“私募量化基金近半年收益TOP10(公司管理规模100亿以上)”中,进化论资产以15.69%的平均收益夺得第1。
进化论资产的亮眼业绩得益于其独特的策略模式——“有逻辑的量化”。该模式在传统统计类因子的基础上,融入了公司自主研发的逻辑类因子。不过,这一独有的策略模式并非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进化论资产在近10年的市场牛熊转换中不断反思、改进、检验逐步完善而总结出来的。
资料显示,进化论资产于2015年发行首只主动多头产品,2017年发行量化策略产品,开始实现“主观+量化”双轮驱动”。2018年-2020年间,进化论资产两度获得“主观+量化”双金牛奖,其管理规模也于2020年超过100亿。2021年底,进化论资产开始决定做有“有逻辑的量化”,并于2024年底实现全面转型。
那么,进化论资产是为什么要做出以上策略迭代?“有逻辑的量化”具体指的是什么?相比同行,该策略的优势又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参考,私募排排网就此对进化论资产进行了深度的采访。
“有逻辑的量化”:坚持手写因子,打造多元稳健量化模型
私募排排网: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进化论资产在“百亿私募榜单近半年收益排名”“私募量化近半年收益TOP10(公司管理规模100亿以上)”榜单中均夺得冠军,其中今年以来收益表现尤为突出。贵司能否分享一下业绩表现如此出色的原因?
进化论资产:核心原因在于我们的多元稳健量化模型,让我们经受住了不同市场环境的考验。我们的模型融合了两类因子,一类是业内常见的、基于大数据和统计模型开发出的统计类因子;另一类是基于我们对市场的理解自主研发的逻辑类因子。这两类因子相辅相成,在正常市场环境下能够从多维度分析市场,丰富超额来源。当市场遇到极端冲击时,例如2024年2月的小微盘股流动性危机、2025年4月的关税战,我们的逻辑类因子能有效应对,控制超额回撤。所以我们的多元稳健量化模型自2023年4月上线至今,整体业绩表现不错,超额水平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相对稳定。
私募排排网:据私募排排网数据,进化论资产的投资模式从“主观+量化”转变为“有逻辑的量化”。请问做出这样的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呢?
进化论资产: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产品思维,希望能够为客户提供较稳的持有体验。我们从2016年开始从主观转型量化,是因为发现集中式的投资策略容易产生较大的基金净值波动,影响客户的持有体验。而量化投资天然具备分散性和均衡性,并且量化是基于模型的系统性决策,投资效率更高、输出也更稳定。到2021年底,我们发现依靠机器学习的量化模型存在问题,于是决定回归手写因子,开始探索做“有逻辑的量化”。2023年4月,我们升级后的量化模型正式上线,运行至今表现较稳。所以,从2024年底开始我们全面转型做“有逻辑的量化”。
私募排排网:请问团队如何获取手写因子的灵感?
进化论资产 :一方面,进化论已成立超过10年,经历过完整的牛熊周期,早年我们在主观投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宏观、行业、公司、市场情绪等等维度。这些经验让我们对市场的底层运行逻辑和规律形成了深刻理解,我们很多因子的灵感都是从这些规律中提炼出来的。另一方面,虽然目前我们绝大部分的资产都配置在公司的量化策略中,但是我们仍保留了一小部分仓位的主观策略,让我们能够始终保持对市场的微观体感,跟踪行业趋势的变化,也会源源不断地激发我们做因子的灵感。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因子灵感产生之后我们会进行数据上的验证,如果证明因子是有效的 ,我们才会考虑加入到模型中去。
私募排排网:手写因子的效率是否会成为策略迭代的瓶颈?
进化论资产:我们投研内部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慢即是快”。虽然手写因子的速度比不上机器衍生因子,但是我们认为因子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因为“角度比深度重要,简单比复杂有效”。评估一个因子的关键在于,它能不能反映一个新的思考维度?对已有的因子而言,它是有效的补充还是简单的重复?
手写因子能够让我们对每一个因子数如家珍,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它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会有效、怎么发挥作用的等等。那么当模型出现异常时,我们能够快速定位是哪里出现了偏差,及时做出调整,而不是陷入一个无法拆解的“黑箱困境”。所以在迭代策略方面,可解释性强的模型反而效率更高。此外,当你清楚地知道你有什么的时候,也会知道你没有什么,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对一个新的因子灵感,我们也能很快知道有没有研究的必要性,这样大幅提高了投研效率。从长期看,手写因子并不会成为策略迭代的瓶颈,反而让我们的整体效率更高。
私募排排网:请问进化论自建的逻辑类因子库和业内常见的因子模型有什么区别?逻辑类因子库是如何有效增强模型的稳定性的呢?
进化论资产:业内常见的因子大部分是以大数据统计或机器学习直接生成的(统计类因子),而进化论的因子库还包含了我们自主研发的逻辑类因子。逻辑类因子是基于我们过去多年的投研经验开发出来的,反映的是市场运行的底层逻辑和第一性原理,除了能在正常市场环境下发挥作用,还能应对一些统计模型难以覆盖的黑天鹅事件,而这些事件往往给市场带来极端冲击。所以,从超额获取的角度看,逻辑类因子的加入能够丰富超额来源,提升超额稳定性;从风控的角度看,逻辑类因子在极端市场环境下能够及时调整模型,有效控制超额回撤。我们引入逻辑类因子,本质上是希望模型能够多元化,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创造长期可持续的超额。
私募排排网:与纯数据驱动的黑箱模型相比,有逻辑的量化如何平衡“科学性”与“可解释性”?
进化论资产 :“有逻辑的量化”是在保留量化投资科学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可解释性。一方面,逻辑类因子在开发过程中会进行系统性的数据验证,通过验证后才能入库。这个过程类似科研中的实证研究法,需要经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完整流程。另一方面,组合的投资决策是完全基于模型完成的,严格保留了量化选股的纪律性和科学性。所以,“有逻辑的量化”是在传统量化“科学性”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逻辑类因子提升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多元性,进而增强模型的稳定性。
私募排排网:能否具体解释下贵司拥挤度低、容量大、低频的三大策略优势?
进化论资产:首先,由于我们的模型包含了自主研发的逻辑类因子,从底层架构上与其他量化策略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的策略拥挤度低,超额表现与同类策略的相关度低。其次,我们的策略不依赖于小市值和高换手,属于偏低频策略,策略容量较大。总的来说,我们的模型目标是追求长期风险收益比最优而不是短期收益最优,注重分散化和稳健性。
进化论资产旗下中证1000指增表现出色!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根据私募排排网截至6月13日的数据,进化论资产近1年有业绩展示的产品共有10只。其中“进化论多棱镜中证1000指数增强B类份额”近1年收益排名第1,达到47.71%,运作以来累计收益为80.37%,相对中证1000指数累计超额收益(几何)为80.59%。
该产品成立于2023年11月29日,二级策略为量化多头策略,三级策略为中证1000指增。这只产品充分体现了进化论资产指数增强策略的三大优势:一是低换手,大容量,策略拥挤度低;二是不同维度的因子有效增强模型稳定性,减少尾部风险冲击;三是持仓均衡分散,严控风险暴露,追求收益风险比最优。
此外,该产品由进化论资产的创始人王一平管理。王一平具有18年资本市场投资经验,经历了中国证券市场多轮牛熊周期,是国内少数兼具主动管理与量化投资能力的策略型基金经理,曾四次获得中国证券报“金牛奖”(含十五周年金牛杰出投资经理奖)并获得上海证券报“金阳光”、证券时报“金长江奖”、中国基金报“英华奖”等奖项。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排排网官网显示,“进化论***中证1000指数增强*号B类份额”已于6月13日开始募集,最后募集日为6月24日。该策略凭借过往较为亮眼的业绩表现,已受到众多投资者关注!
风险提示: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如有),不代表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我司”)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投资有风险,本资料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 本资料所涉产品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或外部数据库等,我司无法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实质性判断和保证,投资者须以中国证监会资本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平台、基金管理人官方网站及其委托的基金估值核算机构发布的内容为准。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