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市场有效性持续提升,传统的中证500指增赛道逐渐拥挤,超额回落。管理人逐渐将视野投向小市值指增策略,希望拓展新的超额蓝海。
特别是经历了2024年9月行情后,A股市场结构性机会持续突出,量化策略表现大幅改善,投资者对小市值指增的关注高涨:有人关注小市值指增的巨大潜力,选择梭哈进场;有人忧心2024年初的风险再现,驻足观望……
为了让大家更客观、深入地了解小市值指增,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市值指增的前世今生。
小市值效应
量化指增策略是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采用一些判断基准,将不看好的股票权重调低或平仓,将看好的股票加大仓位,以获取超额。
其策略本质是在被动投资的框架内植入主动量化能力,通过“纪律性偏离+多源Alpha”实现“指数+”收益。
量化指增策略超额来源
小市值指增策略能在大中盘指增策略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小市值效应——即小市值股票在长期内能够获得比大市值股票更高的平均收益率的现象。
这一现象最早由瑞士人Rolf Banz发现。1981年,Banz在博士毕业论文中,将股票按照市值大小分为5组,他惊奇地发现,市值最小的一组股票月均收益率,居然比其他股票高0.4%。
Banz的发现颠覆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观点——证券资产的收益与市场beta是正向线性关系。股票的市值规模(size)也是影响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市值效应也被称为规模溢价效应,即小市值的股票风险更大)。
Banz的理论在Fama和French的三因子模型(股票收益不仅受市场风险的影响,还与市值和账面市值比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小市值效应有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
根据市场无效性假说,小市值公司股价可能因流动性较差容易被低估。
风险溢价理论显示,小市值公司在经济周期中波动性更大,承担了更高的系统性风险。为此,投资者对其收益的期望会更大。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4.1-2025.5
从行为经济学角度看,大多数投资者倾向于关注热门板块或大盘股,小市值股票更容易被忽略,加剧了价格偏离。这为投资者提供了超额收益的机会。
最后,相比其他标的,小市值股票通常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灵活性,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和抓住新的商业机会。
Banz的发现在全球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超配小盘股一度成为很多基金经理的信仰。
小市值指增策略
量化策略通过挖掘市场无效性获取超额收益。
相比大中盘股,小市值股票的价格偏离更大;量化策略依靠历史规律挖掘和分散化投资组合,通过统计优势提高胜率,很多情况下,一个模型可同时交易数百只股票,数量庞大的小市值股票更容易被抓取。
因此,小市值股票与量化投资天然更为适配。
小市值指增在内的小市值策略的精髓在于轮动——通过主动调整持仓结构(将市值较小的股票作为投资对象,不断轮换,保持资金始终流向表现更突出的股票),以此动态捕捉不同阶段的市场机会。
这类策略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 较高的超额收益潜力:小市值股票机构参与度低,量价因子(小市值指增策略主要为量价因子,基本面因子和另类数据占比较低)更容易捕捉市场机会,累积超额
· 较强的策略灵活性和适应性:量化策略通过调仓轮动交易,可以更快适应市场变化,尤其是震荡市中表现突出;相比成熟的大盘股赛道,中小盘股研究较少,量化策略更易发现机会
· 较大的回撤修复能力:中小盘股票多为“专精特新”等政策扶持企业,估值修复和成长空间较大,因此在回撤市场中能迅速修复,表现优于传统指增策略
同时,对量化私募来说,小市值指增策略股票价格低、流动性相对较弱,在交易执行环节有些特有的挑战,最常见的有最小报价单位(Tick Size)在价格中占比较高,以及执行滑点较高等。
Tick Size的放大效应
价格敏感性:
假设股票价格10元,Tick Size=0.01元(A股标准),则 1个tick变动=0.1%;
对比百元股(如五粮液),同等tick变动仅占 0.01%。
→ 低价股对tick变动敏感度放大10倍,报价离散度高。
订单簿结构:
小市值买一/卖一价差常≥2 tick(如10.00/10.02),而大市值股价差多为1 tick(如100.00/100.01)。
→ 直接提升成交摩擦成本。
流动性不足的连锁反应
挂单深度薄:
中证2000成分股日均成交额1.2亿,单档挂单量常<50手。
→ 订单需穿透多档价格(冲击成本陡增)。
订单成交率低:
小市值股限价单10秒内未成交概率超40%(大市值股<10%),被迫撤单重报加剧滑点。
这类问题常见的方案是升级订单执行算法、协同优化交易信号与成本、另类数据辅助流动性预测等,使用强化学习动态定价。
小市值股的高滑点本质是市场微观结构缺陷与策略规模不匹配的矛盾。想要破局,常见做法有:
· 微观层面:通过订单簿预测与智能拆单压缩价差滑点
· 中观层面:将流动性因子纳入模型,防范“滑点吞噬alpha”标的
· 系统层面:用强化学习动态优化报单,以期实现成本收益平衡
除此之外,量化指增策略常见的流动性风险、策略同质化风险、市场风格切换风险、高波动与尾部风险等,在小市值指增策略上有所放大。
2024年初小微盘股的流动性危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市值指增策略的特性和风险,既考验量化私募对市场规律的认知,又要求其所在机构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
需要注意的是,小市值指增轮动的本质是应对,而非预测(承认市场的不确定性,通过动态调整提升组合适应性)。
因此,量化私募在布局小市值指增时常遵循“大概率正确”规则:分散持仓、纪律调仓、长期迭代,以获取可持续超额收益。
五种中小市值量化指增策略
最近两年,随着我国指增策略产品矩阵逐渐丰富,小市值指增、全A等权指增、中证1000指增、中证2000指增、国证2000指增等逐渐崭露头角。
此类策略获取alpha的内在逻辑均为通过多因子模型(价值/成长/动量/质量等),叠加交易优化(减少滑点、冲击成本)以期实现超越基准的收益。
与其他量化策略相比,这类策略侧重不同,交易习惯不同,超额来源小众,对缓解量化策略的交易拥挤度存在正向作用;与中证500指增相关性低,对投资者来说,可与现有策略形成补充,降低系统性风险。
同时,这类策略对管理人能力的依赖性强,很考验机构的综合实力,如持续迭代因子库的能力、风控能力等。
此外,这些策略与市场风格的关联也比较大。当小盘风格占优时(如流动性宽松、风险偏好上升),这类策略往往同步跑赢大盘;但在防御行情中(如2023年),则表现不一。
从更广的维度看,小市值指增作为近年来我国量化私募的重要创新,通过聚焦市值更小、流动性相对充足的股票,增强了资本市场的多样性和效率,尤其在注册制深化下具有长期价值。然而,其风险敞口暴露、策略漂移及流动性隐患也凸显了量化策略固有的一些风控短板。
对于量化私募来说,如何合理布局小市值指增策略、平衡收益和风险,使其真正成为量化策略多元化发展的有益补充,这依然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风险揭示
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本平台无法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分析结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版权声明:文章著作权归管理人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