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买私募产品时,组合配置是有效控制风险兼顾收益的方式。但组合配置并非简单的买“一篮子”私募,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买的私募越多反而越不容易赚钱。
本文将从以下角度,讲解私募组合配置的正确思路。
配置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产品
在谈到组合配置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有的产品波动大但能多赚些、有的产品波动小最后少赚点,平衡一下,承受较小的波动,赚个比下绰绰有余的收益就好。
其实仅从平衡波动的需求角度看,最好还是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后,直接挑选评级相适应的产品,不要贸然挑战风险更高的产品,然后用低风险的产品平衡。
比起自己在后端组合几个产品,由基金经理在策略、投资操作层面控制风险要有效得多。
“盲目”组合对收益有害无益
要明确感知“盲目”组合对收益的损害,我们可以假设以下几种组合配置的情况(为简化模型,假定产品持仓均为等权重,业绩报酬为20%,且不考虑其他费用,以下组合情况仅为举例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决策):
组合A:包含两只私募产品,在一年中均录得20%正收益。
组合B:仍然包含两只产品,但两只产品年内收益差距较大,一只录得30%正收益,另一只亏损10%。
组合C:产品数量增加到3只,其中一只还是正收益30%,另外两只当年各亏5%。
仅凭感觉,大家觉得三个组合哪个收益最好?
组合A和组合B的收益似乎相差不大,而组合C似乎表现最好。
计算各组合在支付业绩报酬后的实际收益:
组合A:20%*(1-20%)=16%。
组合B:30%*(1-20%)*50% +(-10%)*50%= 7%。
组合C:30%*(1-20%)*1/3+(-5%)*2/3=4.7%。
我们发现,组合B、组合C的实际到手收益与组合A相差悬殊,甚至不如只买一个10%收益的产品,组合C看起来赚得“多”、亏得“少”,实际收益最低。
这个例子直观地体现出,在组合配置的产品权重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哪怕有产品收益表现很好,投资组合中每多一只不赚钱的产品,实际到手收益就会少很多。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组合配置的产品越多,我们研究和跟踪的难度就越大,实际持有体验可能不升反降。
但配置多只不同策略、投资品类不同的产品,确实有助于我们从市场变化中捕捉不同的机会。那么怎样尽可能让组合持有更多赚钱的私募?
不要过于关注产品的“进攻性”
有句话说得好:“基金的进攻性往往是用风格暴露换的”。
以主观多头策略为例,短期内表现最好的产品,一般都是短期内踩对了风格、押中了赛道或者个股,而不会是分散投资多个行业。
这种程度的风格暴露,在面对市场风格切换时的风险往往超出投资者的预期,持有体验不好,短期赚到的收益最后也不一定能落袋为安。
丰富组合中配置的策略
比如在股票策略中,量化多头和主观多头由于完全不同的方法论,在不同的市场风格中各有胜场。
量化策略偏好高成交、高波动、中小票流动性充沛的市场,因此过去两年即使市场行情一般,但中小盘活跃的风格利好下,量化多头产品的超额表现明显领先于主观多头产品。
但今年2月以来,市场风格极致,交易集中于AI概念和中特估概念板块,中小盘流动性、交易量双低,量化难以创造超额,反观主观多头策略,不乏优秀的基金经理在今年以来的行情中把握住大幅拉高产品净值,反超指数。
从丰富策略的角度,我们一方面可以配置经过市场验证的头部量化机构的产品,提高超额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配置符合风险偏好的主观产品,在绝对收益上保有更多期待。
除投资权益资产的股票策略外,我们也可以关注一些与股票相关性较低的策略,如做绝对收益的套利、中性策略,包括优秀的宏观对冲(全天候)产品。在组合中加入此类产品可以增加组合收益的来源,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提升盈利的确定性。
总结一下:组合配置的正确思路,其实是通过配置不同策略、投资不同品类的优质产品,尽可能多地在市场中捕捉不同方向的机会。熨平波动,只是这种多资产配置思路的附带效果。
本文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任何投资决策建议。私募排排网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私募排排网及/或其关联机构、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该资料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在不同时期,私募排排网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报告。本报告可能会转发、摘编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观点仅代表其本人/该机构的分析判断,不代表私募排排网的观点,私募排排网对其中的信息及其观点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认或保证。
本页面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私募排排网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页面中的内容前,应取得私募排排网的授权许可。在获授权转载、刊登、引用本页面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时,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引用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旗下产品
基金销售服务由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基金销售资格:深证局许可字[2016]21号 查看资质证书>
产品展示:181-2206-2906 机构合作:0755-8328-2472 媒体合作:177-2757-8351 路演合作:181-8860-3225 luyan@simuwang.com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南路2017号东方明珠科技大厦6楼
私募排排网提供的所有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私募排排网仅对产品及相关业绩数据进行收录和展示,产品业绩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机构通过托管估值机构提供或者自己报送等方式,私募排排网不对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产品的相关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私募排排网站提供数据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或经外部授权信息的收录和整理,私募排排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相关表述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判断,亦不构成私募排排网的任何推荐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