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2023年3月10日发布的一份声明,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FPI)当日宣布关闭美国硅谷银行,并任命FDIC为破产管理人。破产的硅谷银行(SVB)是美国第16大银行!也是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后破产的最大银行。硅谷银行破产的原因,专业的分析归因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银行投资资产受损。2008-2022年,美国长期实行低利率,使得PE/VC市场活跃,以及硅谷企业IPO等给硅谷银行带来大量低息存款。银行吸收的低利率存款对应的重要资产之一必然是大量的、收益同样较低的长期债券,如按揭债券(MBS)和国库债券。而为了应对2022年出现的高通胀,美国央行被迫提高基准利率,短短时间内从0-0.25%到2023年2月的4.5-4.75% 。这对硅谷银行产生两方面影响,第一,利率上升导致银行持有的债券价格走低,投资亏损。第二,期限错配导致利差倒挂。银行前几年买进的较长期限债券的票面收益低,而原有低收益存款到期后,银行支付给新吸收的存款(即便是续存的)的利率则不断提高,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出现利率倒挂,资产负债业务出现收不抵支,亏损就不可避免!“硅谷银行近两年“存款”暴增700多亿美元,都增到了“持有至到期”的债券资产科目里,使硅谷银行的“持有至到期/总资产”比例到了惊人的42%!!可以说,硅谷银行已经变成13倍杠杆的杠杆债券基金,而增持的又主要是MBS(底层资产是按揭贷款,久期很长),那么遇到美联储猛烈加息,结果可想而知。资产本身信用风险不大,但收益率很低,只有1.6%左右。这些资产久期很长,其中大约80%的金融资产剩余期限都在十年以上,如果持有到期资产是不会有问题的,短期存在浮亏的风险,由于SVB短期资金无力应对挤兑造成破产。可以归结为美联储的加息造成久期错配的问题。
二是银行贷款资产受损。硅谷银行主要服务区域是高科技企业聚集地-著名的硅谷,因此高技术企业成为硅谷银行的主要借款人也就顺理成章。美联储短期内使劲加息,导致这些高技术企业的借款成本迅速上升,结果是违约增加,银行坏账也必然随之猛增,导致硅谷银行大量贷款减值,银行利润表中“资产减值损失”侵蚀银行利润,目前高科技企业还没有出现破产和贷款收不回来的违约情况,目前风险还在可预测的范围内。
硅谷银行是美国今年破产的第一家银行,但一定不是唯一一家银行。前美国财政部长萨默斯最近表示,年内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上调至6%或更高水平的可能性接近五成。这意味着届时美国最优贷款利率(LPR)将会高达9%左右。随着利率不断攀升,相信美国可能还会不断曝出银行破产的消息!但是,美联储加息的考虑因素也可能有新的变化,美联储也会在SVB破产的危机中调整应对政策,以防止出现新的类SVB破产。
目前的情况是:硅谷银行的储户将在周一或者周二获得50%的存款,剩下的将在未来3-6个月内基于变现价值获得。
SVB占据上来周末的议论热点,也是市场担心的风险,市场在上周政府公布2023年GDP目标上认为没有强预期的经济刺激政策而情绪低落,周四SVB情况出现市场进入悲观的心态,周末也担心SVB重现08年金融危机,从上文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短期不会重演08年金融危机。本周还是有不少的正面数据和信息对市场造好的:新增社融延续超预期、资金结构进一步改善,二月社融规模增量3.16万亿,预期2.3万亿,根据央视报道中沙伊三国发表联合声明,沙特和伊朗宣布恢复两国外交关系,新时代“一带一路”战略意义显著提升。
市场热点越来越弱,经历了两个月的强指数行情,进入3月指数出现明显的回落,题材上chatGPT等数字经济也渐弱,周五市场创业板和科创板块强于指数,特别是周末出来光伏产业链的一些企业的一季度业绩指引,有利于从四季度以来一直弱于市场的赛道成长股强于市场。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文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任何投资决策建议。私募排排网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私募排排网及/或其关联机构、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该资料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在不同时期,私募排排网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报告。本报告可能会转发、摘编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观点仅代表其本人/该机构的分析判断,不代表私募排排网的观点,私募排排网对其中的信息及其观点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认或保证。
本页面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私募排排网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页面中的内容前,应取得私募排排网的授权许可。在获授权转载、刊登、引用本页面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时,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引用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旗下产品
基金销售服务由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基金销售资格:深证局许可字[2016]21号 查看资质证书>
产品展示:181-2206-2906 机构合作:0755-8328-2472 媒体合作:177-2757-8351 路演合作:181-8860-3225 luyan@simuwang.com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南路2017号东方明珠科技大厦6楼
私募排排网提供的所有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私募排排网仅对产品及相关业绩数据进行收录和展示,产品业绩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机构通过托管估值机构提供或者自己报送等方式,私募排排网不对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产品的相关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私募排排网站提供数据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或经外部授权信息的收录和整理,私募排排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相关表述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判断,亦不构成私募排排网的任何推荐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