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观点(鲁瑜董事长兼投资总监)
跟大家交流下最近的市场,开年之后的A股市场随着防疫政策的转变,情绪出现了很大好转,重心再度回到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政府在二十大之后出台了很多行业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只要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基本都在鼓励,包括前期被压制的房地产、教育、互联网传媒等。疫情三年对经济的伤害较大,政府财政支出面临压力,今年国内的主基调就是发展经济,政策面总体是偏友好的,并且按照往年的判断来看,全年信贷额度的百分之六十会在1月发放,资金面相对而言也比较宽松,对应到市场研判上,春节前后的行情可以看高一线。
目前市场运行的主线和热点不是很清晰,这也会是今年市场的一个特点,我们认为今年的市场主题将会是修复行情,之前很多行业因为疫情的冲击而陷入低迷,随着政策的边际变化,将会自然回归,但很多行业的增长空间并不会很理想,主要是先全面修复,所以近期没有表现特别突出的行业。之前调整幅度比较大的光伏风电储能等板块近期开始反弹,市场也是基于相关公司的业绩向好预期,这些行业在经过前几年的政策性爆发增长后,后续的边际改善力度将会减弱,很难形成持续的趋势。因此市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预计还会是围绕年报预期去展开,形成此起彼伏的轮动局面。
行业选择上,“修复”是比较好的主题,主要关注那些处于低位的行业,上行的空间不确定,但会很安全,使之具备了较高的赔率,比如互联网平台、传媒教育、房地产和医药等,以医药为例,当前的医药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投资阶段,从此前的防疫相关转为创新相关,这样的机会在香港市场更为突出。香港市场即使前段时间大幅反弹,但仍然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较低分位,再加上此前压制香港市场的三个因素,国内经济、美元加息周期的流动性、中美关系,都在近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之前流出的外资也将会重新回来。
除了寻找潜在的投资方向以外,对于那些现阶段风险大于机会的行业需要更多的审慎,比如防疫检测这类将消亡的行业、国内出口相关的行业等,从最近一个季度美东和美西港口的情况来看,美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和欧洲之间贸易量上升较快,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量在往下走,对于前几年受益于出口贸易的国内公司而言,传递出来的是需要警惕的信号。同时,从历史经验看,当每次中国的对外贸易出口下行的时候,A股市场的机会更大,因为出口下行反而能促进内需对于投资和消费的刺激,银保监会主席昨天的讲话也有相关表态,希望把国内高企的储蓄率转化为实际的消费和投资,从而对经济形成有效拉动。另外还需要回避的行业是消费电子相关的苹果产业链,基于当前中美之间在科技领域的长期对峙,能看到近期频频传出产业链相关公司的负面传闻,在争议性因素没有减少之前,至少上半年不会有太大机会。
海外市场方面,美国现在进入了加息周期的尾声,分歧在于尾声持续的长度,至少今年一季度还会维持加息节奏,联邦利率可能会上行超5%。同时还要关注美国经济软着陆还是硬着陆、,悬而未决的局面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出现改善。近期新兴市场的良好表现跟美股市场低迷也有一定关系,机构投资者更愿意加大新兴市场的配置比例,而增持美债减持美股也能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美股市场的一定悲观预期。美股市场今年是布局之年,很多高科技成长股在经历了大幅下挫杀估值之后,后面如果能再有杀业绩的情况,将会涌现出很多的机会,毕竟美股市场的吸引力正是在于高科技方向,现在更多的是等待和研究储备。
总体来讲,今年在修复和过渡的宏观环境之下,指数难以出现大行情,但结构性的机会依然不少,要更注重在交易角度把握切换和轮动的节奏。
问答环节
Q:如果外资配置新兴市场的比例增加,主要是围绕哪些行业?跟我们的投资思路有重合吗?
A:外资的投资思路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会优先考虑配置那些比较稳健的,中国有优势的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在经过四季度的下跌之后,估值就长期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吸引力,外资机构基于年报等预期也将会加大配置。而我们的投资风格更偏向于成长,比如医药、医美、互联网等方向,但总体都有机会,因为核心变量在于上述的影响市场的三个因素出现了积极变化,这点在离岸人民币的走势上也有所体现。
Q:中概股审计事件暂时告一段落,如何看待背后更高维的中美关系对市场的影响?
A: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来看,长期对抗的趋势没有变化,在某些领域甚至会加剧,但短期来看,由于双方之间在多个行业利益联结仍然紧密,当短期的边际向好预期超过长期对抗的预期,市场是逐利的,会更倾向于积极的方面。至于长期趋势中会出现的那些波折,很难预测,但能够通过多个方面去评估,是动态博弈的过程。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文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及私募基金行业法律法规、自律准则视为合格投资者的投资主体。
旗下产品
基金销售服务由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基金销售资格:深证局许可字[2016]21号 查看资质证书>
保险服务由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提供 经营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201879000000800
产品展示:181-2206-2906 机构合作:0755-8328-2472 媒体合作:177-2757-8351 路演合作:181-8860-3225 luyan@simuwang.com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南路2017号东方明珠科技大厦6楼
私募排排网提供的所有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私募排排网仅对产品及相关业绩数据进行收录和展示,产品业绩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机构通过托管估值机构提供或者自己报送等方式,私募排排网不对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产品的相关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私募排排网站提供数据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或经外部授权信息的收录和整理,私募排排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相关表述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判断,亦不构成私募排排网的任何推荐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