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与俄乌局势的后续影响
姚国际:在今年上半年大概5月份,我有分享的观点是无论美联储如何加息,很难缓解它的通胀,甚至还会持续的推动它通胀的上涨,美联储不断加息,房贷持续升高租金变贵,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形成螺旋式上升。美联储11月的议息加息还是会在75个基点。
同时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俄乌冲突带来的一系列的对全球经济和供应链的影响。
因为俄乌冲突之后,这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不管是天然气价格上升还是欧美的电价上升,以及煤炭价格居高不下,可以说造成了特别是欧洲,甚至包括日韩的工业企业开工率不足,停工停产的比较多。因此美联储加息并不能改变供给端的问题,它只是在压制需求端,供给端如果跟不上来的话,通胀是很难缓解的,甚至是加剧。
加息的过程中带来的是美元的升值,对全球既输出了通胀,也输出了通缩。所以说可以这样讲,未来全球将要进入一个滞涨的时代,这个影响是相对长的周期,因为它伴随着是既有战争动乱又有制裁,但加息是有周期的。
美联储的加息在明年一季度达到一个相对的峰值,会在4以上,但它通胀还是持续的。美联储采取的策略是进入一个美元高息时代,这样的话对于全球的经济特别是对美元依赖度比较高的国家的经济冲击可能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浅看二十大会议 未来的机遇在何方?
姚国际:在二十大报告里边实际重点传达的信息,可以看到未来的市场机会,给大家的预期还是传达出积极的信号。第一,在未来的5年中并没有把疫情作为头号目标进行防控,所以预示下,未来疫情的防控措施的修正是一个必然的。第二个,发展是第一重点要务,全篇提的最多的就是发展,而增幅最大的是科技、创新、人才。
在整个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当然包括国防军工等一系列,还提像重点提的航天航天强国,制造强国等一系列,在这个背景下关键的点还是在高端制造,和创新力更强的这些公司,可能在未来估值会更高。
把握国企改革的机会
姚国际:在未来,国有企业的混改包括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国资委领导下要考虑未来效益,如果说在资产评估或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打的是5折的一个价格的话,就涉及到一个国有资产流失了,领导层面会相对保守,担心国有资产流失。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如果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个红线去除的话,很多国有企业包括国资委的运作空间和动能就会大幅度提升。提起国企和央企的积极性,管理层的积极性也会相对有很大的提升。
因此在下轮行情中,我相对还是比较看好国企和央企的混改,在里边最重要的还是上面提到的,特别是军工股涉及国家安全。在今年上半年,我就反复提到国家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还有经济安全,谈的几大安全实际上在这二十大中,出现比较多的是“安全”这两个字。
牢牢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心在中国
姚国际:可以看到更多积极的信号,在美国出台针对中国一系列封锁的法案后,俄乌冲突背景下欧洲企业包括巴斯夫、大众和宝马都把它的生产线迁徙到了中国。
在内循环和双循环的状态下,特别高端制造的产业线是迁到了中国。中国拥有很多人忽视的几个掌握着全球经济命脉的东西。
第一是中国可以说是全球最安全的国家,也是最稳定的国家。
第二,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应该也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第三,中国掌握了全球新能源供应链,又掌握着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更掌握全球工业原材料基础材料的供应链,我们可以预期很多国家未来很难和中国脱钩,包括美国。
所以说我们在二十大中看到,中国一如既往的持开放的态度,包括对民营资本的扶持也给予了肯定,未来是以发展为主基调,经济一定会有新的起色,进入新的时代。A股和港股是全球估值最低的市场,现在并且未来的希望也是最大的。
因为我反复以前讲到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是以西方国家为代表为主导,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中国可以确定的,也是革命的中心,会充分的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财富聚集的效应的时代红利。
A股明年的机会
姚国际:整体而言, A股明年包括全球会出现非常大的机会,应该说明年全球海外市场应该是一个滞涨期,而A股是一轮新的牛市的启动年,在明年上半年。
从07年A股见顶之后,就没有真正的产生牛市,都是阶段性的一个或者是结构性的行情,一直没能把6124点位拿下。我相信这轮行情在明年启动的时候,6124点位有一定希望能被拿下来。因为现在在整个市场,大多数机构缺乏一定的信心,但是我一再强调疫情总会过去,生活终归会恢复正常,我们在未来一定会迎来比较好的一个时刻,一个新时代。
我们在最黑暗的时刻,应该说也是最好的时机,会迎来最好的时代。大家应该积极的去等待这个时间和更多的去研究哪些标的是值得我们期待的,进入了一个波动的时机,希望大家有更好的投资回报。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