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混乱的一年,在俄乌冲突加剧、疫情频发、世界逆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海外对于我国在科技领域的限制层层加码,从2018年到现在,中兴通讯被制裁、海康威视被列入限制名单、华为被限制高端制程芯片的出口,许多中国科技之光企业被频频列入管制名单。
但是这些企业都倒下了么?事实并没有,他们的研发费用继续增加,产品继续销往全球各地。中国科技企业正在用其独有中国智慧迂回于各大雷区之间,以其坚韧不拔的信念在创造未来中国的科技之光。
一、行业现状:任重而道远
自2018年开始,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加剧的趋势下,开启了逆全球化的格局,而半导体产业作为一国科技的基石,自然被美国列为重点限制对象。在此背景下,中国开启了漫长的产业自主替代之路。
半导体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技术难度高、工艺复杂等特点,是制造业中的金字塔顶端。以单纯晶圆制造环节为例,仅芯片制造环节就包含200多道工序,其中光刻、刻蚀、沉积、离子注入、清洗等每一道环节都具有高精度、高know-how的特点,在完成进口替代的同时还要满足晶圆制造产线上的特殊参数要求,产线的完全贯通是极具挑战的。
目前来看,我国在材料、半导体设备端尤其是在高端领域对海外依赖程度较高,要完成纯国产的半导体制造仍是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半导体产业链
但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目前我国半导体企业在模拟、功率、CIS、封测等领域都已具备一定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大部分中低端半导体产品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而高端产品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国产化率的提高。
在消费类电子,如机顶盒芯片、监控器芯片等以及通信设备芯片,国内厂商已能较好地兼顾性能、功耗、成本等因素,并被市场广泛认可。在高端如智能手机、汽车、工业以及其他嵌入式芯片市场,仍处于落后的地位。
二、外部政策挤压下,国产化率已逐步提高
美国商务部在半导体制造和先进计算等领域对华升级出口管制措施,包括九项新规则,旨在对中国企业获取高性能计算芯片、先进计算机、特定半导体制造设施与设备以及相关技术实施进一步限制。同时,在将9家中国实体移出“未经验证清单”过程中,将31家中国实体列入,包括中国最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长江存储,以及北方华创的一家子公司。
此举限制了中国先进制程晶圆厂产能建设,对国内成熟产能建设影响有限,MCU、移动设备、物联网、汽车电子等主流产品预计不受影响;存储产业面临较大生存与发展压力。长期看,美国制裁将倒逼国内晶圆厂加速国产设备、材料、零部件验证和导入步伐,半导体上游环节国产化将持续加速。
根据SEMI数据,2021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规模约为296 亿美元,占全球的29%,是全球第一大市场。我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从2020年的17%提升至2021年的20%。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出于供应链安全,会加快导入国产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国内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公司迎来发展黄金阶段。
三、行业政策有利于半导体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望为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国产替代有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以下四个层面加速发展:
- 突破半导体设备、材料领域部分卡脖子环节,已实现技术突破领域有望加速导入;
- 提升模拟和数字芯片等IC设计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 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有望加速追赶海外企业;
- 加速功率半导体器件国产化替代进程。
四、产业机遇,未来三大方向
1、第三代半导体:根据Yole测算,到2025年全球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的市场规模有望达60/35亿美元,分别为2020年的5/4倍。第三代半导体可满足高温、高压、高频等应用场景,与新能源汽车、光伏、5G、消费快充等高成长性下游领域深度绑定,未来成长空间广阔。目前国内厂商已基本覆盖全产业链,未来有望把握国产替代机遇,实现份额快速提升。
功率半导体下游应用场景
2、半导体设备: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生产中心未来会从一级集中走向全球分散的布局。发展制造、设备、材料等核心环节避免“卡脖子”问题是未来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发展路线。中国企业在清洗、PVD、炉管、刻蚀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光刻机等关键设备上国产化率几乎为0。设备国产化需求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
晶圆制造生产线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工艺流程多、精度要求高,任何一道环节达不到技术标准都会对产线的点亮以及后续的良率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半导体产业是全产业链协同的,需要多方设备的全面协同作战。
目前在设备环节方面我国各个工艺设备领域均有一定技术的突破,甚至有些龙头企业已经完成了全面的去美化设备转型,未来存在巨大的替代空间。
晶圆制造工艺流程
3、AI/大算力芯片:据WSTS测算,全球计算芯片2021年市场规模约为1548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28%。主要以英伟达、AMD和英特尔三家独大,2021年三家营收总额合计约为1036.14亿美元。可以看到,国内目前在四大领域计算芯片正加速国产替代:1)信创市场:国产化率政策驱动下 PC 服务器 CPU/GPU 进口替代加速;2)数据中心:依托互联网云计算企业投资建设加码;3)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向中央集成转变下,车载芯片迎来发展;4) 安防:龙头企业受制裁叠加海思缺位下芯片国产化率较高。
五、结语
中国经济结构正在面临转型,从原来粗犷式的以“三驾马车”推动发展的模式向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服务产业转型,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面对外部的打压竞争也要面对内部转型的阵痛。很多国内企业被外部国家制裁,限制出口、研发,但是这些企业仍然坚毅地生存和成长,外部的压力是优秀的企业变得强大的动力,同时这也是摆脱对海外技术依赖的契机。
中国芯片产业是一个大而长的产业链,整体行业规模超过1万亿,中国对于芯片的需求占全世界市场份额的30%。自主替代的过程中会诞生出许多优秀的企业。
我们没有理由看空自己的科技产业,更没有理由看空自己的国家。当中国的芯片行业从材料、设计、制造,再到封装、封测都占据技术高岭时,会是我们真正大国崛起的时刻。
明世伙伴简介:明世伙伴基金致力于成为数据资产管理的实践者和开拓者,以数据技术为新的基因,打造新时代的资产管理机构。公司核心团队由国内知名金融机构和一流互联网公司资深从业人员组成,秉持绝对投资收益理念,创建以投资、研究、数据和技术“四位一体”的投资体系.截止到2022年5月,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突破80亿元,团队成员近40人,投研平均从业年限近10年。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