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相聚资本投资总监、基金经理王建东在渠道进行了一场内部路演。分享分为两部分,上半场对2022年前半年的行情及操作进行了回顾,既坦诚分享了港股投资失败的教训,也透露了坚决抄底的原因;下半场,对2022后半年行情进行了展望,同时分享了自己的投资心得与投资方法论。
以下是内部分享记录:
2022上半年整体行情及操作回顾
行情回顾
今年年初我们在对2022年行情进行展望的时候,基于经济走势“前低后高”,流动性“前紧后松”的宏观背景下,对市场总体走势保持相对的乐观。不过随后市场走出与预期不一样的方向,尤其是随着几大“黑天鹅”的出现,使得股市的下行幅度和速度大大超出预期。
第一个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力度超预期。年初的时候,市场认为加息4次,每次25个BP,但后续随着通胀预期抬升导致货币政策收紧的力度更大,超出预期。
第二个是俄乌冲突持续时间超预期,大宗商品暴涨。如果说美联储的加息尚属于可分析范畴,但俄乌冲突超出了能判断的范围。不论是冲突的走向还是时间,都远远超过预期。俄乌冲突的“此生灾害”之一,便是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对资本市场特别是A股产生巨大影响。制造业上游原材料显著影响到下游需求和利润率,这两点决定了预期的不稳,资金便呈现避险态势,使得A股大受拖累。
第三是国内疫情的走向超出预期。
总体来看,这三个方面的超出预期,使得市场出现了超预期的下跌。
操作复盘
按照我们的投资策略,如果是新产品会有仓位限制,就是为了防止极端行情的出现。一旦高仓位进场,极端下跌行情就很容易让净值大幅缩水,产品触碰到预警线和止损线。 经历过2016年和2018年的熊市,我们应对市场下行的经验是,在建仓初期不判断市场谨慎建仓。这样做的好处是,指数上涨净值能跟随向上,指数下跌净值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这次我们的建仓时点在市场下行初期,随着年初的回调,虽然净值有下跌,但多年总结出来的风控经验起到了一定作用,使得操作过程较为从容。 实际上,A股的下跌对我们净值的影响并没有特别大。虽然我们以成长股为主,且成长股跌幅较大,但真正给我们的额外损失是来自于港股。 此前我们认为港股的大蓝筹持仓稳定,非常抗跌,以合理甚至偏低的估值买入不会出现太大的损失,但这次下跌说明这种认识是不到位的。港股的主流资金来自海外资金,海外资金的频繁、无规律的流入流出使得港股波动很大。 这次我们得出的教训是,投资港股市场要对高波动率有深刻的认知。波动率对绝对投资并不特别友好,未来,我们对港股的投资会严格控制在一定比例内。 在4月初我们开始在战略上看多,随后4月底5月初战术上做多,坚决加仓。 总体来看,我们的持仓以成长股为主,波动率天然更高,所以与沪深300相比,如果100%持仓下跌幅度肯定高于沪深300。但由于整体风控得当,下跌幅度远小于沪深300。且由于持仓弹性较好,反弹幅度更好。同时在底部较为精准地加仓,因此在反弹中取得了较好的表现。
下半年整体展望及应对
下半年,我们对行情的整体展望,认为大概率还是震荡行情。
第一, 全球宏观滞涨和衰退预期交替出现;
第二, 国内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疫情、地产影响下较弱的经济数据;
第三, 高景气赛道(新能源)的高持仓拥挤度;
第四, 疫情受损行业(消费医药)的业绩不佳,但不影响市场反复交易估值修复。
结束震荡的条件是:海外加息预期结束,货币政策正式转向。加息预期结束,对应着2个买点。第一是加息力度开始边际减弱;第二个是加息正式宣布结束。加息最快阶段结束后,如市场情绪乐观,市场走向也随之发生改变。如果资金面仍较为紧张,或要等到货币政策的正式转向之际。
另外则是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经济逐步恢复正常,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盈利预期稳定性更强。
下半年配置抓两点,兼顾行业景气度和自下而上的选股。
长期配置成长的方向不会变,任何市场投资的基石仍是来自于选股,继续寻求企业长期可持续的价值,赚企业成长的钱。
考虑行业的景气度,高景气度行业势必对应着强劲的产业逻辑。比如汽车智能化,是个很长的赛道,就像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一样是非常确定的趋势;在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光伏、风电、储能等也是始终有机会的赛道,另外还有军工。
长期赛道中,始终要有些仓位。不过要注意,对一些标的进行切换。一些公司股价确实涨了很多,估值很贵,对未来大幅透支,这种我们会减掉,但还是会在赛道中选择相对低估的公司来配置。
除了高景气赛道,对其他行业进行自下而上进行研究和选股。产业大逻辑不如赛道股显而易见,但细分领域总有成长性脉络强劲的标的。
投资心得
既要有投资定力,同时有一定的市场敏感度
统计过去持仓可以看到,我所管理产品的换手率不低,但重仓股的持仓相对稳定,并不频繁。
以辨证的角度来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认定的产业方向或有信心的公司,保持持仓的稳定性。一是对产业发展抱有非常强的信心,同时虽然是抱着长期持股的心态买的,但当因为处于风口短期涨幅过大后,不会无论估值多贵都会持有,而是涨到目标价就会卖掉;另外也要对还没有涨的公司给予耐心。
较高的换手率是因为,市场交易性的机会还要抓。给予我们对A股的研究,产业变化需要3-5年时间来兑现,但市场的交易窗口却往往只有几个月时间,错过这段时间可能几年的产业趋势就会错过。从产业变化未来3年都会不错,但股价上涨可能在几个月就便兑现结束。有的股票从底部到现在已经有2倍的涨幅,现在来看,股价已经透支。在一些高景气行业会有暴涨暴跌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对行业有一定的敏感度,并一定要等各个环节都了解透彻再去买入,可能已经晚了。
方法论
唯物论和辩证法更适合股票投资
每个基金经理都会有一套自己的投资哲学,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选股标准。A股实战投资中会发现,要求持续稳定给客户带来收益,便“不能认死理”。
所谓“不认死理”,就是要以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来对待股票投资。
唯物论的角度,即要明白产业趋势是什么,公司基本面是否扎实,预期能否落地,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公司和产业都搞不清楚,只能是投机而非投资。
辩证法,则代表要辩证动态地对待事物的发展,而不能绝对静止地看公司。好公司不代表眼下一定是好股价。
另外,投资也要做到实事求是。我们推崇价值投资,但并不意味着是教条的价值投资,拿着3年-5年不改变,在A股也并非适合。
问答时间
1,对半导体景气度怎么看?
答: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的中周期景气度确定性是往下走的。主要原因是,过去1年晶圆紧缺,半导体价格大幅上涨。晶圆厂利润大增,晶圆厂加大资本开支建设新产能,但便造成阶段性产能过剩,价格则进入杀价阶段,半导体价格波动会比较剧烈。虽然工业半导体不存在消费半导体的产能过剩问题,且需求快速增长,但A股的问题是工业半导体公司估值很贵,绝对价值不明显。
2,为什么能在市场冰点敢于在底部果断加仓,实现了抄底成功?
答:这次敢于抄底,其实是对2018年-2019年没有抄底的一次修正。在18年年底、19年初抱着谨慎的态度,没有敢抄底,错过了后来的反弹。之后我们便一直在反思,到底应该怎么做?得出的结论是,拉长一点看,当我们处于一个“捡钱的机会”、大概率能获得正收益时,就一定要果断买入。于是我们明确一个结论,如果下次出现18年行情的时候,那个时候就要抄底了。也许18年全年会跌,但19年业绩会非常好。所以这次抄底其实是吸取了18年没有抄底的教训。如果抄底,只需要忍受短期的亏损,但拉长来看也是赚大钱的机会
这次在底部的加仓,除了情绪面的考量,也是因为看到了一些其他的转机,边际变化向好,利空因素逐渐清空,于是坚定加仓而不是在底部太过于谨慎。18年、19年得到的教训告诉我们,下行的尾部千万不要束缚住手脚,那个时候的谨慎,可能会少亏5分净值,但损失的是50%的收益。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