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伙伴让排排君聊聊医保卡的事,
他看到有些消息说医保卡可以全家使用,
但之前了解到不能共用医保卡,会影响买保险。
究竟哪种说法比较可信?
感觉很多朋友都会有同样的疑惑,今天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详细聊聊。
本文主要内容:
医保卡可以全家共用吗?
医保卡外借有什么影响?
医保卡外借还能买保险吗?
“医保卡可以全家共用”这种说法的起因主要是去年国家发布的一份文件
去年,国家对职工医保提出了指导意见,但文件里主要说的是“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家庭共济”
医保个人账户不等于医保卡
不能把“家庭共济”错误理解为“个人医保卡全家共用”
跟医保卡外借也完全不是一回事。
“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是什么?
我国的医保分为:
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包括新农合)
在公司和单位上班的人交的是职工医保,
学生、自由职业者、个体户一般交的是城乡居民医保。
居民医保只有统筹账户,职工医保既有个人账户也有统筹账户。
在单位上班,每个月发工资,公司会从你工资里扣除一笔钱交社保,
这笔钱都会进入你的个人账户。
除了自己交钱,公司也要帮你交一笔钱,
公司交的钱会进入社保统筹账户里。
社保统筹账户的钱是用来给所有参保人报销的,
个人账户里的钱才属于你自己。
自己看病买药需要自付的部分,都能用个人账户支付。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有些清楚了:
“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就是以前个人账户的钱只能你自己用,现在你的家庭成员也可以一起使用。
但是医保卡对应的医保待遇(统筹账户部分),只能你本人使用。
比如老王可以用自己的医保卡到门诊挂号取药,
然后通过绑定的“家庭账户”用儿子小王的个人医保账户余额付费,
而不是直接用儿子小王的医保卡去挂号看病付费
很多人,自己身强力壮的,平时基本不去医院,
每个月交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攒了很多钱,花不出去感觉亏了。
相反地,家里的小孩、老人经常要买药看病,
但他们的医保卡又没啥钱,很多费用报不了,还得单独掏钱。
国家提出家庭共济这个办法,
就是想让职工个人账户里的钱能用起来,减轻家庭的医疗负担。
其实这种做法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在很多地方已经在推行了。
比如排排君所在的深圳,
医保有家庭共享账户,医保个人账户余额超过一定数额的部分,
可以给有医保的家人看病买药、买深圳专属保险。
医保卡外借就是直接让其他人使用你的医保卡,别人冒用你的名义挂号看病买药。
跟我们上面讲的“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的操作不是一回事。
医保卡上有我们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信息,
如果直接把自己的卡拿给家人买药、挂号看病,
那医保卡上就会有这些记录。
医保卡外借会有两方面影响:
可能直接被拒保
有些保险公司,对于医保卡外借,是不会容忍的,一经发现直接拒保。
因为医保卡外借在保司看来完全属于“骗保行为”
保险公司非常警惕这种“道德风险”。
即使当事人愿意体检“自证清白”,
保险公司也不想费心费力去做核实,
直接拒保,成本最低。
引起理赔纠纷
投保商业险后,
如果把医保卡外借给亲戚朋友,他们直接用你的医保卡挂号看病。
你的医保卡上就会有记录,保险公司会认为你有相关病史。
如果出险需要理赔,
保险公司审核你的医保记录,
会认为你投保时没有如实告知,直接导致理赔纠纷。
看到这里,之前外借过医保卡的朋友可能会有点慌。
是不是医保卡外借过就买不到保险了呢?
其实也不是,要看具体情况。
外借购药
如果不是在医院开处方取药,
只是外借医保卡到药店买感冒药之类的,一般没有影响。
但如果是外借去医院挂号取药,
而且涉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处方药,那就很麻烦了。
这种情况会涉及健康告知,
如果隐瞒不告知,理赔时可能会有纠纷。
如果告知医保卡外借过,
就像我们上面说的,很多保险公司就直接拒保了,完全进退两难。
外借看病
如果只是感冒、发烧这类常见小病,一般不会影响后续理赔。
如果是让别人直接用你的医保卡住院报销,那就糟糕了,
这种情况已经涉嫌“骗保”行为。
不只是保险公司拒保那么简单,
严重的还可能会坐牢,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这么做。
最后,给大家做个总结:
医保卡一定不要外借,
不仅买保险会受影响,这本身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如果当地有类似“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这样的政策,要搞清楚再使用。
旗下产品
基金销售服务由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基金销售资格:深证局许可字[2016]21号 查看资质证书>
产品展示:181-2206-2906 机构合作:0755-8328-2472 媒体合作:177-2757-8351 路演合作:181-8860-3225 luyan@simuwang.com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南路2017号东方明珠科技大厦6楼
私募排排网提供的所有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私募排排网仅对产品及相关业绩数据进行收录和展示,产品业绩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机构通过托管估值机构提供或者自己报送等方式,私募排排网不对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产品的相关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私募排排网站提供数据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或经外部授权信息的收录和整理,私募排排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相关表述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判断,亦不构成私募排排网的任何推荐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