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可转债新规出台
近日,沪、深交易所出台了针对可转债的监管新政策,政策分为两部分,一是《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并于6月17日起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二是《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适当性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明日即开始生效。
上述《交易细则》和《适当性通知》的主要内容是:
1.
对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债上市次日起设置20%涨跌幅价格限制,并结合涨跌幅调整,增设了可转债交易异常波动、严重异常波动标准,明确了异常波动、严重异常波动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核查及信息披露义务。
2. 明确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债适当性要求,一方面对新参与投资者增设“2年交易经验+10万元资产量”的准入要求;已开户的不受影响。
3. 是根据可转债交易机制特点及防控炒作需要,增加了异常交易行为类型,防炒作。
4. 是在可转债最后交易日的证券简称前增加“Z”标识,向投资者充分提示风险。
5.
是做好与《债券交易规则》的衔接,将超过价格限制的可转债申报处理方式由“暂存交易主机”调整为“无效申报”,与其他债券保持一致,并对部分文字表述进行调整。
二.新规出台的背景
熟悉转债市场的朋友肯定知道,转债市场有不少疯狂投机行为。且不谈一些老牌高位妖债,近期永吉转债5月17日上市当天,收盘涨幅276.16%,期间对应正股涨幅-1.38%,累计换手率达1600%,转债价格与股票偏离很大,上市两天后永吉转债停牌核查。这些疯狂投机行为的背后,与监管制度的宽松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交易所新规将大大减少投机资金炒作的兴趣。
另一方面,过去可转债没有投资者要求——由于可转债没有门槛要求,所以不少小散买进科创板或是创业板公司的可转债,选择转股的话,却因为持有这些股票需要50万元以上、同时具有两年交易经验以上的资质,导致这些人无法按时转股,最后导致被公司强制赎回,带来损失。新的监管办法全部落实后,可转债的疯狂炒作大概率将成为历史,对转债市场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三.对个人,机构投资者以及仟富来转债产品的影响
再来说说新规对投资人的影响。
1.
可转债仍然是优质上市公司尤其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工具,2017年全市场只有15只左右转债,现在是400多只,新规对供给端基本没有影响。从品类来看,转债条款以及较高的发行门槛都没变,高门槛使得沪深上市公司里只有40%左右公司有资格发行转债,目前转债还没有违约情况,所以新规对转债品类优势也没有什么影响。
2.
涨跌幅的限制可能使得打新收益变低(但中签率可能变高,说不准),但其实玩家也得到了更多保护,赚钱风险更小。长远来看,新规我们认为是利好转债市场的,一方面提高了参与者素质,只要这个品类仍有获利空间,对于想参与的人其实门槛也并不高,并且也还有转债基金可以投资,对新入场资金短期可能有一定限制,长期来看肯定是利好的,妖债横行,疯狂收割韭菜只会让市场走下坡路。
3.
私募管理人角度来看,新规针对的是炒作转债(双高),除了少数无视评级溢价条款等因素的策略,大部分是不会选择过度投机的双高债的。仟富来可转债策略是定价策略,以价格轮动为主,看重的是相对的性价比和投资价值,我们认为转债会回归它的合理估值,而炒作债偏离合理估值太多我们本身也不会参与,之后市场回归理性有利于我们的估值模型,所以目前策略不会收到新规的影响。
总体来看,新规的出台有利于可转债的良性发展,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影响有限,新的准入门槛不会减少流动性,因为投机者基本上不提供流动性反而消耗市场流动性,其次新规也明确了存量投资者不受影响。对仟富来转债产品来说,限制炒作可转债,有利于我们选债标的池的变大,对现有策略没有负面影响。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