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年报披露工作收官,已披露的共有42家公司面临强制退市,创出A股历史新高,退市数量较2021年增长50%。沪深两市分别有18家、24家。
2020年12月3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2022年是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实施的第二年,A股迎来新的退市潮,说明国家在加大上市公司优胜劣汰力度。
研究今年退市的这42家公司,发现主要有以下特征:
在42家触及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中,有40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即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占比达到95%,占了退市大头,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则跟上市公司规范有关,1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也就是说,该公司涉及信息披露、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以及半数董事对年报半年报不保真,因此面临退市。还有1家触及面值低于一元退市。
首先,4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是中国股市退市改革的重大突破。为了中国证券市场良好发展,2020年12月,沪深交易所发布“退市新规”,全面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流程,严格退市监管。到了2022年4月29日,为适应注册制改革和常态化退市的要求,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说明A股退市工作真正进入正常轨道。
如果有超过20年股龄以上的投资人应该清楚,虽然国家很早就喊要股市优胜劣汰,但事实一讲到退市,往往执行不了,从ST,然后PT,PT过后往往又有重组等等,搞得很多绩差股反而成为市场热门股,可以一飞冲天,有的比白马股涨得还高。
现在,我们终于看到国家开始真正实施优胜劣汰政策了,市场的资源更进一步向优质公司倾斜。
另外,在注册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IPO的大门也越打越开,上市成本也越来越低,一些优质合规的非上市公司,越来越可以通过IPO的大门上市。这让壳公司价值不断缩水,越来越多垃圾股会直接进入退市通道,预计未来随着退市效率大幅提升,退市公司的数量会不断攀升,这是很多股民一定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避免投资踩雷,我建议各位投资人一定要擦亮眼睛,去甄别哪些公司可能未来会退市,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查了下盛天投资的后台数据系统,发现此次42家符合退市标准的上市公司目前来看,大部分都已经完成退市了,这对没有踩到退市雷的股民朋友,算是个好消息吧。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许多投资人眼睛还只是盯着一些股票被打上ST标签,其实,一旦股价被ST了,通常就已经属于被判刑了,这个时候才发现踩雷了,就晚了。
因为从我们盛天投资的后台数据发现,截止到2021年底连续两年亏损的企业有600多家,这里面,还有好多公司没有被ST,各位股民一定要注意这个情况。最好在选股的时候要注意这种情形,别哪天被ST了。
所以,我在这里建议各位投资人在买股票的时候一定要关注上市公司是否有以下几个问题:
1、财务状况是否稳健,如果不稳健,一定要小心,尤其是短期偿债能力是否充足,如果短期偿债能力有问题,则要注意公司短期偿债风险,别刚买进去,就面临财务危机,到时想卖股票,就很难了。
2、一定要注意公司是否诚信,财务有没有造假嫌疑,因为我们数据系统筛出当下A股涉嫌财报造假的公司至少有300多家。这些公司,绝对不会在自己公司门面上贴上我是造假者这个字眼,所有大家要擦亮眼睛,注意这种隐蔽性风险,要有专业的投资素养,涉嫌财报造假的上市公司,最好别碰。
3、还有一类要注意成长出现见顶信号的上市公司,这些经营拐点信号,也要注意,罗马不是一日就建成的,而企业变差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出现的,通常是有轨迹的,要防范业绩雷。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