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量化私募的快速发展是令人惊艳的,大规模的前浪在不同的领域自成特色,新锐力量更是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私募行业优胜劣汰的残酷机制淘汰了许多不具备成长能力的管理人。而那些以优秀的业绩不断证明自己的管理人逐渐被市场发现。近期,我们就走进了这样一家迅速成长,小露锋芒的量化管理人——世纪前沿资产。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世纪前沿资产旗下量化指增产品近3个月收益排在私募排排网代销的同类产品前三,今年以来的累计收益也已经超过20%(截至6.25),保持了同类产品全市场前5%的超高水准,“黑马”气质展露无遗。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其优秀的业绩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我们始终愿意在最前沿的技术领域深耕”
前沿资产有两位创始人——吴敌、陈家馨。两人于2010年相识于吴敌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实验室,随后携手一起创业,专注量化投资,至今已在量化领域共事超过十年。目前,陈家馨负责指导公司战略方向,领导投研团队研发交易模型,全面覆盖量化投资的策略研究工作。他也是本次接受排排网此次专访的对象。交谈之余,我们感受到了这家深圳的量化私募致力于走在量化投资前沿的决心和信心。

图片说明:世纪前沿资产创始人之一 陈家馨
从时间轴上来看,2010年,他们的团队开始做港股的量化,2013年,逐步接触国内的量化,最早期做股指期货的跨期套利。2015年,团队开始涉足股指和商品期货的高频交易。世纪前沿在早年间属于纯自营状态,也因此一直在市场上保持低调。2019年,公司从自营切入到了资管赛道,先后布局股票中性、指数增强产品。通过较高的alpha回报,公司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一年就做到50亿左右的规模。公司也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走向成熟。
期货市场是竞争水平最高的市场,期货近年来量化占比超过70%,量化期货的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国际上最顶尖的团队都在这个市场上角逐。直面全球性竞争的背景之下,前沿依然能在商品期货市场做到近100天主要品种占比超过2%,并且业绩一直很稳定。要知道,这在国内的量化私募中是非常领先的水平。
从策略来看,世纪前沿高频优势比较突出,相对来说,股票高频比期货高频更容易做。股票高频策略平均年化双边换手率在400倍左右,对于量化投资来说,频率越高,独立预测的机会越多,整体的表现就会越稳定。得益于期货上高频技术架构的积累和支持,前沿能在未来超额降低的情况下,能够0成本甚至负成本实现中低频信号的超额收益。比如中低频25%的超额,普通执行算法会损失5%,只能实现20%,结合日内信号和高频执行模式能产生10%增益,达到35%。
业内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和业绩水平需要非常多的技术投入,且高频的交易要比股票的容量低很多,而前沿投资依然愿意在这个领域深耕,这和公司的风格息息相关。一方面,世纪前沿资产始终愿意去钻研最前沿的技术。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能保持自己在高频方向上的优势。
以科研精神来做量化,始终追求自身高竞争力
保持策略的有效性,必然需要模型定期的优化更新,但所有的量化策略都是人做的,因此实质比拼的仍然是量化团队自我进化的能力。在大浪淘沙的市场上,一个不具备持续成长能力的团队,天花板是很低的,而世纪前沿资产的理想远不止于此。
“量化就像做科研。我们去看早期的物理研究,开普勒在提出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之前,首先是拿天文望远镜记录每一个星球的运行轨迹,并将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随后从数据倒推行星运动的真实规律。而量化研究的早期过程与此是类似的。当我们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我们从理论出发,从逻辑出发,通过数据来验证我们的假设(模型),并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我们对市场有了一定的预测能力。”陈家馨将将量化投资早期的研究比作科研,规律隐藏在数据背后,数据本身有一些规律。比如,大的公募基金,大的资金方,他们的进入、退出,都有一定的规律。散户的交易本身就有一些心理学的特征,他们都会在市场留下一定的踪迹。
量化1.0时代,是全栈式的时代。就像古典时代的物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单干,并不需要和人有太多交流。量化1.0时代,也是如此。一个人独立完成数据整理、模型建立、交易执行的工作。但实际上,一个人对于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存在天花板的,当更多的竞争者进入到这个市场,单打独斗的模式显然并不具备竞争力。
随后,量化进入到2.0的时代——工业化的时代。更多的量化管理人通过工业流水线的方式进行研究和交易。量化投资的分工更加细致,数据的预处理、交易系统的对接等等工作由专门的人负责,研究员能够专注在发掘市场规律上。统一的研究平台也支持更多研究员独立工作,让收益来源更加多元化。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量化2.0的短板也逐渐显露出来:一方面,关键的问题已经难以被具体拆分,而解决它们的难度也终将超过独立研究员的能力天花板。另一方面,研究员更倾向于在容易的方向上扎堆,在重复的问题上浪费资源。此时,量化投资发展到3.0阶段,重点放在了科研部分的集体协作,高效交流。整个团队基于强烈的集体认同感,成员之间的高度信任和认可,共同完成关键问题的攻坚,最终体现在策略水平的持续改进,业绩的长期提高上。
以“研究型组织”架构发挥长期优势,厚积薄发
世纪前沿从专注于期货高频,到向股票量化华丽转身,业绩逐步释放,其成熟的研究型组织架构是其攻克更多alpha难题的内生力量。如何理解研究型组织架构的优势?
研究型组织通过将研究人员协作起来考虑问题,对问题也往往有更具象化的理解,研究也做得非常深入。这是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对一个问题有清晰完整的认知。像基因研究、核聚变的实验,都是非常多的人想同样的问题。近几年的诺贝尔奖等科研荣誉更多的颁给了团队而非个人,背后也反映了同样的趋势。
我们会发现,国际上最前沿的量化团队已经开始致力于研究型组织的建设,比如文艺复兴,其对外公开的信息很少,但对内的开放程度、共享程度却很高。
在研究型组织里,团队的凝聚力来源于共同的价值观认可。哪些研究是有价值的,如何进行各种决策,这是取舍的问题。世纪前沿资产的“取舍”讲究科学性,遵从逻辑,相信数据。他们遵从第一性原则,在基础的原理上要得到支撑。在逻辑和数据的层面能被验证,保证最后的成果符合科学依据。
世纪前沿之前优势是高频,在探索股票中低频的阶段,因为有这种架构优势,所以顺利攻克了一个个股票alpha的难关,比如因子过拟合,风格控制等,最终中低频alpha也达到了市场的一流水平,月超额胜率超过90%。
高认同感的企业文化,每位成员都是卓越超额的“架构师”
“并不是创始人说的话,就是对的。”陈家馨如是说。他们相信团队的力量,从现象的观察,通过数据的佐证,团队逐步拥有完整的答案和清晰的解决途径。区别于传统的“专家型领导”单个个体说了算的风格,世纪前沿的管理风格更趋近于“连接型领导”。他们更像一个组织者,把最合适的资源组织在一起,然后让他们自然产生“化学反应”。
世纪前沿资产团队的离职率非常低,自2015年团队初具雏形以来,入职1年以上的员工至今无一人离职,这背后是足够多的经济激励、信息层面的公开透明,以及成员对团队价值观的认可。
一方面,公司在薪酬的设计上花了很多功夫。为了让大家互相信任,被公正地对待,他们在规则层面做得很细致,并且对团队完全透明。研究员提交的因子对组合的提高有什么样的贡献,都会直观地体现在奖金上。能融入到这样的团队文化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他们的招聘也非常谨慎。对于一些量化基金公司选择广泛招聘,吸收外界有的东西为其所用,他们认为,这样的组织投资能力的天花板是很低的,他们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投资是一个长跑,从市场的角度,量化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陈家馨表示,他们始终以长期思维行进,在更长远的时间能进步,在这个领域上走在前沿。此外,他们看重长期回报的确定性,不会去承担系统性风险。以长期思维行进,尊重科学,尊重数据,他们致力于以研究型组织的团队协作模式,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