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跟踪更新(截止20202年10月18日)。

Q3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0.82%,而Q2增速仅为-26.63%,增速明显提高。符合我们的预计。

展望下半年,7月-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34.5万辆同比增长40.82%,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负增长的情况当且仅当Q4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30.03%。目前来看,无论是9月份新能源汽车超预期大涨67.7%的历史背景,还是从趋势上:汽车销量从10月份逐步走向12月份的旺季,销量预期环比走高的情况。Q4新能源汽车下滑30.03%的可能性都比较小。因此预计下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符合我们的预计。

从上次直播9.7到现在,已经有包括重庆、四川、南昌在内的4-5个地方政府推出新能源汽车专向消费刺激政策。符合预计。我们认为这也是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的推手之一。
从2020年全年销量来看,目前已知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7.7%,降幅比1-8月收窄8.7个百分点。展望Q4,在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大超预期的背景下,一方面存在着汽车销量逐步从10月份走向12月份的旺季、销量环比持续走高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北京增加放号2万张、发改委促进老旧汽车置换和促进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的落地,加上新能源汽车新车型的陆续上市,预计Q4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继续增长,其中看好10-11月销量同比增速有望继续超预期(此前我们预期10月增速为20%以上),12月份由于2019年基数较高(为16.3万辆)尚存在不确定性。

二、 新能源汽车时代热管理量价齐升
热管理是我们在第一场直播中提到的具有量价齐升趋势的优秀汽车零部件细分赛道。

那么什么是热管理呢?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由上万个不同材料的零部件组成,而每个零部件的工作温度和材料耐受温度都不尽相同。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散热、加热、保温等手段,让不同的零件都能工作在合适的温度下,以保障汽车的功能、安全和使用寿命。
传统燃油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主要由汽车空调子系统、发动机冷却子系统、变速箱冷却子系统这3个子系统构成,单车价值量在1500-2500元之间。

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 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主要由空调制冷子系统、空调制热子系统、电池热管理子系统、电机电控热管理子系统和减速器冷却子系统这5子系统构成,单车价值量为4000-8000元。

混动汽车的热管理结构相较比燃油车和纯电动车更为复杂,价值量也相应的更大。
新能源汽车时代热管理量价齐升,一方面表现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相较燃油汽车多了2个子系统,新增了电池冷却板、电池冷却器、电子水泵、电子膨胀阀、 PTC 加热器或热泵系统等部件,单车部件数量提升了。另一方面表现在原有部件的升级,比如空调压缩机向电动空调压缩机升级、水泵/水阀向电子水泵/水阀升级、油冷器向水冷式油冷器升级,这些新型部件能够实现节能减排、高效环保、智能化冷却的功效,未来渗透率将持续高,从而使得产品的平均单价也呈现提升的趋势。
最终就表现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4000-8000元)是传统燃油车(1500-2500元)的3倍。同时传统燃油车的热管理系统也存在从1500-2500元提升到2500-3500元的趋势。

据此测算,2019-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市场空间CAGR高达37.51%,全球CAGR高达43.24%。

但是考虑到目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为传统汽车热管理厂商。因此我们还需要来看整体汽车热管理行业的空间和未来成长性。可以看到:从汽车整体来看,热管理行业的空间更大,但相对的未来增速较低。2019-2025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空间CAGR为11.80%,全球CAGR为8.20%。

因此在热管理板块内我们更看好那些纯增量的零部件的投资机会。下面,我们将依次来探究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各子系统中存在哪些纯增量的核心部件以及存在哪些我们可以投资的优质标的。
三、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空调系统

在制冷系统方面,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原理基本一致,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鼓风机、膨胀阀、储液干燥器、管路附件等核心部件组成。唯一的变化是压缩机的电动化。由于燃油车的空调压缩机90%被动靠发动机驱动,因此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传统压缩机无法使用,只能使用电动压缩机。

电动压缩机也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部件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部件之一。目前我国有电动压缩机产品量产上市的上市公司包括奥特佳、华域汽车、三花智控、东风科技、北特科技、富奥股份等,还有包括松芝股份一类的公司正在研发中。其中奥特佳是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市占率排名全球第4的公司,预计2020年的全球市占率达7%。

在制热系统方面,燃油车的空调制热主要利用发动机余热,纯电动汽车由于没有发动机,现阶段基本使用构造简单、成本低廉的PTC加热器作为补充。目前我国有PTC空调系统产品量产上市的上市公司包括奥特佳、松芝股份、航天机电、东风科技、华域汽车。其中:华域汽车在国产乘用车PTC空调系统中市占率第一。松芝股份的大中客车PTC空调系统国内市占率第一。东风科技的货车PTC空调系统国内市占率第一。
但是由于PTC空调系统加热效率较差,使得纯电动汽车冬季续航至少缩减30%-50%,因此近两年制热效率较高、能耗较低的热泵空调系统装机配套量提升较快。热泵空调系统构架与普通空调系统相似,区别在增加了可改变制冷剂流向的四通换向阀及双向流通的膨胀阀,使得能在制热制冷模式切换,实现冬天制热、夏天制冷。据Hanon研究:相同的环境下,热泵采暖的制热效率是PTC的1.8-4倍,节能效果显著,热泵相较PTC可以使得续航里程少损失40%-50%。因此热泵系统能有效缓释电动车采暖带来的续航问题。

目前包括特斯拉、大众Golf GTF、奥迪R8 e-tron、宝马i3、日产聆风、起亚soul以及捷豹 i-pace等主打旗舰车型均已采用热泵系统。国内的荣威Ei5为国内自主品牌首款配置热泵系统的新能源车型。热泵空调替代趋势已显现 。
目前我国有热泵空调系统产品实现客户配套的上市公司分别是银轮股份(配套江铃新能源和吉利戴姆勒SMART平台)、奥特佳(配套特斯拉)。此外三花智控、松芝股份、拓普集团研发中,航天机电客户验证中。
值得注意的是三花智控是热泵空调系统核心部件-四通换向阀和电子膨胀阀全球市占率第一的公司,全球市占率分别高达49%、39%。盾安环境的四通换向阀全球市占率排名第2,为40%;电子膨胀阀全球市占率排名第3,为18%。电子膨胀阀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部件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部件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运用中,在-20°的温度下,热泵系统中电动压缩机存在无法启动的问题,并且换热器将结霜,从而降低冷却液与空气间的换热效率,因此往往需要辅助配备PTC加热器。因此PTC加热器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中最具确定性的增量部件,这一块也是热管理零部件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部件之一。有该产品量产上市的上市公司主要是银轮股份和东风科技。
目前热泵系统仍处发展阶段初期,装机渗透率仍不足10%,技术上还存在低温启动难、换热器结霜降低冷却液换热效率、制冷剂选取未达一致等问题,国内外供应商正在加速开发热 泵系统,技术持续突破中。其中CO2热泵空调技术路线优势明显,为未来方向。上市公司克来机电是二氧化碳热泵空调高压管国内独家供应商,配套大众MEB。
四、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

由于动力电池对工作温度有严格要求,是决定性能、安全及电池寿命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电池热管理系统来保障电池在工况温度(20°-35°)下运行,并且还需要维持电池各区域温度一致。
受成本及技术制约,目前电池热管理系统存在风冷、液冷和直冷三种技术路线。目前直冷技术尚在实验室阶段、未完全成熟,但换热效率及成本优势突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技术路线。成本低但换热效率差的风冷主要应用于初期发展的LFP电池以及小型车领域。目前60%以上的纯电动汽车采用液冷技术路线。
液冷技术主要通过水水换热器接收来自于空调暖风回路的热量,通过电池换热器(AC-CHILLER)降低温度。若是具备电机余热回收回路,还可以通过该回路加热电池。
因此电池热管理子系统的核心增量部件是电池换热器和水水换热器。
电池换热器,又名电池冷却器,是一种阀体结构,主要通过引入回路中的冷媒,经串联的电子膨胀阀节流后蒸发并吸收电池冷却回路冷却液中的热量,以实现降温的作用。目前我国有电池换热器产品量产上市的上市公司包括:银轮股份、三花智控、松芝股份、航天机电、中鼎股份等。其中银轮股份是国内市占率第1的公司,获得了吉利汽车PMA平台订单。三花智控斩获德国宝马CLAR/FAAR-WE平台。
水水换热器主要在电池热管理回路和空调暖风回路中进行热管理,对电池回路起到加热的作用。该环节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但是结构也比较复杂。目前我国有水水换热器量产上市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银轮股份、超力、协众、上海日用友捷等。目前该环节基本实现进口替代。银轮股份是国内市占率第1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池包上我们还会放一个电池水冷板,它通过和电池包相互接触,使得工况热量被冷却板上的冷却液回路带走。冷却板技术壁垒较低,目前银轮股份和三花智控在电池水冷板上制造工艺相对领先。通常一块水冷板价格在600-900元左右。

五、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电机电控热管理

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系统长期在大电流高电压的状况下工作,因此对温度耐受较低的驱动系统及电子元件需要额外冷却系统来保护。这一块仅需要一个冷却系统,不像空调系统和电池系统还需要考虑制热的问题。
目前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以风冷技术路线为主,主要通过散热器与电子风扇进行冷却。其中核心的增量部件主要是散热器和四通换向阀。
银轮股份是我国散热器市占率第1的厂商,其次是三花智控和江苏超力,价值量约在200-300元左右。
四通换向阀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便不再赘言。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