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上午,深圳五洲宾馆深圳厅第九届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之2015(首届)中国国际对冲基金高峰论坛宾客云集,以下为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执行总监黄晓萍的演讲实录:
主持人:现场的各位来宾,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我是今天论坛的主持人周媛,在这里要欢迎大家参加由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私募排排网和中信证券联合举办的2015(首届)中国国际对冲基金高峰论坛。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参会的领导和嘉宾。
主持人:除次之外,出席今天论坛的还有许多来自券商、期货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还有部分的投资者。在这里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
对于各位嘉宾的光临,我们真的是表示衷心的感谢,从去年私募基金开启登记备案制之后,一年之后我们发现已经登记在案的私募基金牌照数量超过了8000家,可以说私募基金真的迎来了美好的时代。
接下来我们有请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执行总监黄晓萍上台为我们演讲,她演讲的主题是《启程2015私募基金与财富管理的春天》。
黄晓萍:各位尊敬的来宾和各位尊敬的同事、同仁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的黄晓萍,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流。
事实上2011年以来我们参与了,从中信证券开始4年前我们就开始大力推动整个私募产品的产业化,在整个金融产品的版图中,我们也参与了全产业链的产品,从熊市中的低估,到去年的进程,我们参与了产品的创设,投资管理者的培养,投资者的培养,产品线的教育,以及投资产品的多样化。今天借这个机会也和大家做一个汇报,做心得的交流,也和大家共享一下我们对于中国国内的私募产品、私募基金它们与财富管理未来的思考和分享。
首先和大家交流一下整个财富管理市场的现状和实践。
大家知道整个国内居民财富、私人财富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2008年的时候,还是30万亿元,到2013年,这个数字到了90万亿元,每年以24%、25%的增长率往前走。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资产配置的概念已经悄然兴起。整个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规模在过去几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PPT的右下方,国内金融产品的渗透率,这个渗透率一直是我们观察这个产业很重要的指标,它占私人可投资资产的比例,实际上是每年都是逐年上升的。2010年的时候,我们的估算这个渗透率只有19%,但是到了2013年整个金融产品的渗透率其实已经达到了30%的水平。未来我们觉得随着私人可投资资产的基数的上升,和渗透率的上升,两者的共同作用,会推动整个金融产品的规模继续以一个比较高的速度往前来进展。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在国内的居民,尤其是高净值客户中,他们资产配置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从原来的传统的存款、房地产占主导,现在是逐渐向多元化的金融资产配置转变。我们会看到作为这样的一个结果,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金融产品组的估算,在2014年,整个国内金融产品规模数量其实已经到达了37.6万亿,这个数可能和大家在其他的地方看的差距太大,因为是扣除了银信合作、银基合作等通道业务的重叠部分,是相对比较纯粹的结果,大概接近40万亿,整个市场的规模其实从2010年以来,每年的年增长率其实是到达了39%这样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中国国内的资产管理产业,规模也得到了迅速的膨胀和发展。根据基金业协会最近的统计数据,像基金、证券、私募基金机构等,资产管理规模已经到达了20.5亿元,这个是比较权威的统计,我们估算,其中私募产品的占比超过了3成,至少30%以上是私募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量的增长,其实更认真注意到的是质的或者是结构上的变化,其实是从2013年年终的钱荒开始之后,在去杠杆背景下,融资类的非标发生了变化,那个时候中国整个产品、财富管理行业从融资类非标的拐点到权益类产品的风口,这个趋势是2014年,是在不断的强化,应该是从2014年的四季度以后,随着整个中国股市大幅度的反弹,尤其是今年以来,这个风口愈演愈烈,在座各位应该是比较认同其实现在我们是处在权益类资产的风口上,那么它有几个因素,一方面像居民资产配置的转向,比如说股市的赚钱效应,房地产的不确定性,房价的不确定性,利率标杆产品收益率的下行,还有新兴的产业,像互联网等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会,种种这样的因素交叠在一起,我们今天看到这样的局面,融资类非标的拐点现在是转化到了权益类产品的风口。
另外一方面,我们会看到一个很短期的因素,2015年的年内,有大量的理财产品,尤其是非标的理财产品到期,这些产品到期之后,其实从我们作为一线的参与业务的体会来讲,我们会看到大量到期的产品,现在正在被配置到权益类的资产上,其实是在整个风口的过程中,推动风口进一步强化的重要的因素。
从中信证券来讲,打造的金融产品平台,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呈现多样化,我们会看到我们的产品体系是覆盖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同投资品种,不同投资策略,包括境内境外的,来对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进行配置。过去四五年来,我们也是基于对市场的整个跟踪和研究,我们在持续的在我们的产品平台上引入一些新的品种,培养或者是引入新优秀的管理人,不断的来丰富我们的产品资源,其实是希望给我们的客户提供一个庞大的相对比较优质的产品获价,并且为他们的资产配置提供一些相应的建议,来帮助他们在这次整个理财产业的转型中,无论是在前几年的非标固收占主导的背景下,或者是今天开始未来几年权益类产品占风口的这样的背景中,我们的客户,我们的投资人,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到相应的资产板块的平均的中上的收益水平,来帮助他们达成投资预期的目标和理财的目标。
这个过程中中信证券很深刻的体会,这几年来我们以产品的销售,积累了大量的高端的高净值的客户,比如说2012年、2013年、2014年,过去三年,其实我们销售的金融产品在我们自己内部,我们的平台上销售的金融产品规模,其实已经超过了1300亿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高端客户,整个公司的经济业务相当一大块其实是产品销售和财富管理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整个业务开始向财富管理方向转型。
刚才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国内财富管理的现状分析和我们的实践的一些思考。那么接下来其实很想和大家交流的是我们对未来,整个私募基金,包括财富管理的未来趋势的展望。其实我们有一个核心的观点,我们认为未来应该是权益类产品的大时代,为什么这样说了?我们的观点实际上是说你会看到,大家可能觉得未来中国的A股市场会有很多的机会,无论是容量,无论是包括潜在的收益率,品类种种,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产品化是二级市场最重要的风口,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个论据是,我们认为整个规模的基数是大增的,私人财富的增长,根据我们的测算,会推动国内的金融产品从2014年的38万亿,刚才我们讲的数,增长到2019年的80万亿人民币,这是我们的一个测算,这个规模的基数是在增长的。第二点,品种的多样化,随着整个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创新,资产配置观念的深化,会来推动我们的产品种类不断的丰富多样化。第三点,我们认为产品的渗透率会提升,根据我们的一个研究和测算,其实从全球来看,尤其是成熟市场来看,权益类的产品在整个股市的流通市值的占比,在成熟市场,比如说美国市场,即便在最低谷的时候,也是20%几以上,中国市场,我们可以看到权益类产品占流通9%,这个其实是有巨大的空间的,也就是大量个人投资者的钱参与股市其实还是通过自己在股票市场上打打杀杀参与这个市场,我们觉得未来随着这个市场的发展,这个渗透率是会提升的,有大量散户的钱,会通过买产品进入A股市场,会借助专家理财的这种,包括选股等各种各样的选股能力,分享市场增长带来的财富,所以我们认为产品渗透率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推动整个市场,为什么说产品化是二级市场是最主要风口的最主要的论据。第四点,是大家今天其实在频繁讨论的,我记得去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在讨论资产配置转向的时候,有很多的分歧、困惑,大家注意到这一点,大多数人认同了,我们会看到庞大居民资产配置的转向,其实现在在推动整个权益类产品风口的很重要的力量,一方面是股市的赚钱效应,一方面是房地产,以前我们资产配置最主要的板块,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房价的不确定性,甚至是下跌,还也一些固定收益类,比如说银行理财产品2014年2月份到达历史高点之后,开始一路下行,而且未来利率下行也是比较相对明确的趋势。还有一切点是影子银行风险加大,过去看到9%、10%,两年刚性对付的产品,过去一年来,爆出了越来越多的风险,这点也使得投资人对信用风险产品的偏好发生改变,更多人愿意把资产配向投资风向或者是市场风险更高一些,但是收益率更高,最主要是有流动性,不需要两三年之后再来讨论这样的产品是不是刚兑和成问题。
综上所述,四个观点是推动了整个产品化成为二级市场的最主要的风口,根据我们的测算,5年之后,私募基金等产品会由3.3万亿增长到10万亿,这个是我们看到的庞大的产业链存在的空间,我们也非常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和在座各位,大家作为产业链上的一分子,我们参与分享这个市场增长的蛋糕。
补充一下我们的观点,为什么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散户参与股票市场,其实我们觉得未来更多是通过买产品的方式进行,因为我们有一个观点,我们认为对一般的投资者来讲,尤其是个人投资者,买产品是胜于自己炒股票的,为什么这样说?一方面我们从现在看到A股市场的配置价值还在持续提升的,在这个过程中,赚钱效应是助推和放大器,比如说可以看到地产、信托类的资产的吸引力在下降,股权类的产品在提升,另外随着国际化方向明确,资本市场国际化方向灭亡明确,国际投资者增加A股配置,这个使得了A股资产的配置价值持续提升。另外是通过什么途径,只股票资产,一方面是组合投资可以分散风险,可以平抑各股带来的波动,其实大牛市里面,很多个人投资者不一点可以赚到钱的,比如说2007年,很多个人投资者在底部的时候洗出去,顶峰的时候大量把仓位加上去,这个过程中,东西暴涨暴跌,会成为大的常态。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觉得更合适的方式是找专业的投资者帮你做组合的管理,做好风险,做好投资体验的管理。另一方面,我们会看到历史数据上看,主动型产品的收益率更加平稳,体验度更加的舒适,这个也是我们在帮客户做金融产品配置、金融产品采购开发的一直秉承的观念,我们非常强调客户体验和投资者的体验,因为投资的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哪怕在某一个区间段会看到一个金融产品有巨大的回报率,或者是这个市场巨大的回报率,但是这个期间因为有大幅度的振荡,使得投资人难以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合适的时机出去,不合适的时机进来,这一场繁华和他没有太大的感到。这两点来讲,对于一般的投资人,买产品更胜于炒股票。我们认为投资权益类产品、私募类产品是比较好的时机,一方面会看到大量的优秀的投资经理来创业,包括像公转私,或者是公募投资产业的经理自己在做,过去半年来,大量出来自己重新再去参与资产管理。他们实际上是成为权益类私募基金的生产力。另一方面私募产品追求一个绝对收益的目标,这个可以直接匹配投资人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我们会看到图的右下方,这个也是中信证券2011年以来开始做全系统集中采购的私募产品的引进和开发,我们自己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引进的产品,我们都做了长期的净值跟踪。我们会看到蓝线一方面是远远跑赢了沪深300,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这个蓝线还让我们相对比较符合预期,在绝对收益上是给了我们比较好的总结和回顾。
实际上从我们线上来看,权益类产品线还是丰富多样的,有各种各样的策略和类型,最后也有组合打包的形式。
我们的观点是未来几年,权益类资产是未来金融机构的必争之地,无论是银行、信托、证券公司、第三方理财,未雨绸缪者去年就已经开始,甚至是更早一些,未来大家都把权益类资产的开发、权益类资产作为聚焦的关注地,这就是我们的一个主要观点。
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也衷心的祝愿大家在未来私募基金管理、财富管理道路上、产业中寻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参与市场蛋糕的分享和成长。
谢谢。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