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私募基金会协会特别支持的“2014(第三届)中国对冲基金年会”于12月12-13日在杭州洲际酒店举行。近千余位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国内外著名的对冲基金管理机构、银行、信托、公募、券商、基金公司和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对冲基金新时代下的财富管理新格局与新挑战”。
以下是上海元葵资产管理中心董事长施振星在会场发表的全部讲话:
主持人:我们有请施总给我们做一个介绍。
施振星:我是元葵资产的施振星,这中间有两件事情感受非常深。第一对大资产的品种的盈利特性,我们有一个了解。第二,长时间的跨年度的市场的变化以及我们在这个策略的时间中的生命力,其净化所带来的挑战,我们有个非常切身的感受。那么,在我们的投资的生涯当中,从2002年开始,我们的投资业绩得到了一个完整的记录,那2002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每年的浮利能够保持在30%以上,也是跟各位一样,我们崇尚浮利增长的投资理念,希望我们的投资业绩在未来还是稳健和持续的。谢谢!
主持人:他还有两家现货公司,而且公司头行的团队也有30、40人,能够及时把握到价格。刚才傅老师讲的交易逻辑,所以筑金是做得非常不错的。相信施总一定看到私募发展的机遇才做的,请施总讲一下国内期货人才的趋势,如何培养人才,做得好的人都出来做老板了,你培养出来,过两天出来又做老板去了,就这个话题请施总作一个分享。
施振星:谢谢马总,我就自己在这个行业当中的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之所以出来做私募,那是因为时间巧合,那在我们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时候是完全在国内从事理财这个行业的,对于理财的需求,刚才马总的专题报告以及郝总发言当中就提到了,理财是中国下一阶段的财富浪潮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所以,这是我们探讨理财的理由所在。但我认为财富管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它是蕴含着一个责任感,它所需要的一个技能以及提炼,这不是一般的行业能够承受的,它的规模很大,容量很大,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连带着我们公司对这个市场的看法是这样的,投资,刚才谈到了商品期货,主要是看供求,其实金融期货主要是看周期的,所以在我们的理解当中,现在周期性的一个财富真正发生大规模的一个转机。第一块,是现金资产投向哪儿的问题。第二是房产投向哪儿的问题,有些人会转移掉。第三块是国有资产私有化或混业经营的问题,每一类资产约有100万亿,这300万亿有大的资金流向,理财行业、以前财富管理相关行业当中,一定会体现出其优势。所以大家都认为交易机会能够探别的话,有两点可以提出来。第一,综合经济从一个总结融资的体系转向了一个直接融资的体系,所以,应该是受到关注的对象,应该是从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转向商业银行,现在是以券商为代表的保险以及信托作为代表的,这是一个投资的机会。
另外一个,从大的资产当中,因为是商品和供求,那现在大家总体看看是供大于求的格局,现在进入一个初始阶段,它应该是向下的,但股票,权益类的资产,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向上的。做一个相关的宏观对冲的策略,你买进权益类的资产,抛空那些商品类的资产,可以获得一些相对价值的收益。那要捕捉住这些机会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这样的机会的分析、把握与实施,所以这涉及到阳光私募人才的再培养。我个人认为交易人才、研究人才、风控人才、管理人才,是阳光私募的四种最基本的类型,其他类型的人都可以培养,是可复制的,只有对投资性、交易的人才,对他的培养和复制性会存在一些疑问,我个人的观点,要把人同一个输家变成一个赢家,在市场现在这个阶段是有机会得到体现的。所以我认为投资人才是可以培养和复制的。所以这个途径是有很多种的,直接地参与、参加交流会以及实际的一些实战当中,所以我对人才的培养还是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的,唯一需要的是时间,时间会帮助我们把这些人才积聚起来。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