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节以来,A股市场开启了下跌之路,截至2022年10月底,上证指数下跌20.84%,深证成指下跌34.86%,沪深300指数下跌39.59%,创业板指数下跌33.65%。而2022年10月份,原来较为抗跌的国企地产、水电、煤炭、大银行、大基建等板块都出现了快速的补跌。这种现象说明,在一轮长期的下跌趋势中,靠结构优势是无法躲过股市整体熊市的,早跌晚跌都会跌,完全避免波动是不现实的。
投资者都希望借助于投资产品或理财工具,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但是,单一的投资品种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规避单一市场的风险。以A股市场为例,过去十五年就发生了5次系统性下跌:2008年金融危机的暴跌,2011年至2012年熊市,2015年股灾大跌,2018年熊市,2022年的大跌。即使投资者手中持有的个股有比较强的基本面支撑,但在股市系统性下跌的风险面前,仍然是比较脆弱的。
股市系统性下跌的风险,一方面来自企业利润的波动,另一方面来自市场参与者的情绪,也就是企业估值的波动。过去十五年,沪深300的PE倍在8倍到48倍之间波动,高低相差五倍。
完美躲过股市的暴跌是非常难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大类资产的配置去平衡股市的巨幅波动可能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金融市场的两大蓄水池:股票与债券,资金在两者资产间动态流转,相较于股票,债券具有低风险低波动等特点,具有典型的避险属性。
在预期未来经济前景向好、实行宽信用政策及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情况下,股票通常比债券更受投资者青睐,因而呈现“股强债弱”的特征。反之,如果投资者预期未来经济状况转差、流动性偏宽松、利率步入下行通道,那么债券通常比股票更有优势,从而表现出“债强股弱”的特点。
在传统资产配置理论里,常见股票和债券2∶8或4∶6配置。回顾2006年以来我国股市和债市的走势,我们发现“股债跷跷板”效应也并非始终稳定存在,股债走势同步的时期也并不罕见,比如,2011年的股债双杀,2014年的股债双牛。
“股债双杀”的时候,主要是由于流动性是股债的共同风险敞口。从历史看,“股债双杀”的起因,既有如通胀回升导致央行加息,带来的流动性偏紧和资金利率走高;也有如“去杠杆”等监管行为、突发事件冲击或者国际形势变化等因素推动,产生的资金价格上行和流动性压力。
对于投资策略而言,长期经济继续向上的概率较为确定,但由于疫情的反复扰动和全球市场收紧流动性的影响,流动性因素以及风险偏好的切换会加大短期市场的波动性。从沪深300指数走势图与股债对冲策略的收益对比图来看,股债对冲策略总体上能够平滑收益率曲线,是一种较优的资产配置选择。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文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及私募基金行业法律法规、自律准则视为合格投资者的投资主体。
旗下产品
基金销售服务由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基金销售资格:深证局许可字[2016]21号 查看资质证书>
保险服务由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提供 经营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201879000000800
产品展示:181-2206-2906 机构合作:0755-8328-2472 媒体合作:177-2757-8351 路演合作:181-8860-3225 luyan@simuwang.com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南路2017号东方明珠科技大厦6楼
私募排排网提供的所有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私募排排网仅对产品及相关业绩数据进行收录和展示,产品业绩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机构通过托管估值机构提供或者自己报送等方式,私募排排网不对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产品的相关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私募排排网站提供数据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或经外部授权信息的收录和整理,私募排排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相关表述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判断,亦不构成私募排排网的任何推荐或投资建议。